在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第三届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大会暨滨州市非遗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开幕。惠民县职业中专师生受邀参加,会上领导关怀备至,对学生作品高度评价,比赛现场学生们技艺精湛,市民互动热烈,学校师生还与外国友人互动。活动期间学校师生接受媒体采访,且在大赛中获奖,此次盛会也为学校非遗教学注入新动能。
3月1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充满祥瑞寓意的日子,第三届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大会暨滨州市非遗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盛大开幕。这一盛会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各方人士前来参与,其中惠民县职业中专的师生一行七人也受到邀请,欣然前往。在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大会现场,来自滨州市各职业院校的师生们以及非遗传承人们如同繁星汇聚,大家怀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共同绘制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宏伟画卷。开幕式可谓是星光熠熠,山东省中华职教社秘书处副秘书三级调研员王文利、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娜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徐思民以及市县的相关领导纷纷亲临现场。惠民县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丽在致辞时,语气坚定而充满期望,她着重强调非遗传承必须要与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这一理念就像一声号角,激励着广大青年学子勇敢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领导们在学校展区停留脚步,他们的目光中满是关注与好奇,详细询问着制作木版画的学生所在的年级、专业以及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当看到那些精美的作品时,领导们不禁对学生们精湛的技艺和充满创新的思维赞不绝口。徐思民教授更是对学校的剪纸作品喜爱有加,还风趣地说道:“将泥塑传承人张凯老师刻画得比本人更帅。”而在比赛的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非遗技艺的魔法世界,全情投入到非遗项目的制作当中。看那木版画,层层色彩的涂抹就像是给画面注入生命;剪纸作品中灵动的线条,如同跳跃的音符;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作品中走出来。这些精彩的作品赢得了领导以及评审专家们一致的认可和赞赏。市民参观环节则像是一场欢乐的文化派对。其中,木版画拓印体验区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区域,从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到天真稚嫩的孩童,大家都纷纷挽起袖子动手尝试。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非遗技艺就像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悄悄地在人们心中播撒下传承的希望。更让人感到欣慰和惊喜的是,学校的师生们还与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互动,他们将寓意着“文化交融”的哪吒剪纸作品赠送给外国友人,这一举动完美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那海纳百川的开放与包容胸怀。在整个活动期间,学校师生们就像文化的使者,积极接受媒体的采访,他们热情地分享着在非遗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创作背后的有趣故事,这种自信满满地分享,充分展现了职教学子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经过一场激烈的角逐,学校的参赛作品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充满创意的表达,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了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无疑是对学校师生努力的肯定。此次参赛的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一次严格检验,更是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励着师生们在非遗活态传承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深耕细作,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此次盛会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为学校的非遗教学注入了全新的能量与活力。展望未来,学校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持续深入地推进“非遗 职教+文创”这种富有创意的融合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出更多既具备工匠精神又富有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者,从而为擦亮“山东手造·惠民智造”这一文化名片贡献属于职教的力量。
本文总结了第三届滨州传统工艺大会暨滨州市非遗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情况,重点讲述了惠民县职业中专师生参加此次大会的经历,包括领导关怀、学生技艺展示、市民互动、媒体采访、获奖情况等,最后指出此次大会对学校非遗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学校未来在非遗传承育人方面的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