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前的“代表通道”活动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接受记者提问,阐述作为制造业民营企业家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雷军回顾小米创业15年的历程,提到过去5年投入1050亿用于科技创新,这一投入给小米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包括手机业务、智能家居以及汽车产业的成果等,同时雷军表达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小米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高端化发展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幕会即将拉开帷幕。在开幕会开始之前,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办了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这个备受瞩目的活动现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就在这个场合,有记者向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提出了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作为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应该怎样凭借科技创新来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中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呢?
雷军作出回应时表示,今年恰好是小米创业15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顾这15年的创业历程,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不管是传统产业谋求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早在五年前,小米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当时,小米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规划,即在五年的时间内投入10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如今,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小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大约1050亿。
雷军介绍说,如此巨额的研发投资给小米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巨大的。从手机业务方面来看,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表现相当亮眼。它已经连续18个季度在全球手机市场的排名中位居前三。就拿去年来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达到了1.7亿部,在全球手机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高达14%。这一数据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每7部手机当中就有1部是小米手机。而且,小米在高端手机市场也一直在持续发力冲刺。例如刚刚发布的小米15ultra,这款手机的市场表现非常出色,销售量远远超出了预期。
与此同时,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米智能家居的物联网平台连接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9亿台,这一规模在全球消费IOT平台中居于首位。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全球的用户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越来越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走向世界舞台,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再看小米的造车之路。四年前,小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雷军表示,当时小米下定决心从底层技术开始做起,以十倍的投入力度,认认真真地打造一辆高品质的汽车。去年三月,小米正式发布了小米SU7。这款汽车一经亮相,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尽管小米在汽车产业中还算是一个新人,但是它在去年仅仅9个月的时间里,汽车的销售交付量就超过了13.5万辆。这一成绩在汽车行业内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不仅如此,小米还敢于与全球最强的对手进行比拼。在德国,小米SU7ultra的原型车在纽北赛道上跑出了6分46秒874的圈速,这一成绩使得它成为德国纽北赛道史上全球最快的四门车。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科技创新无疑是强大的支撑力量。就拿小米SU7ultra采用的超级电机V8S来说,在已经量产的电机当中,它是全球转速最快的,同时也是全球性能最强大的电机。而这个电机正是小米自己研发的,并且是在小米的北京工厂自己生产的。雷军在这里还特别表达了对北京这片土地的感激之情,他认为正是北京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小米的成长和发展。
“2月17日,我参加了总书记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有幸亲自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过这次座谈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这让我信心倍增。”雷军满怀激情地表示。他深知制造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制造业既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小米作为制造业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科技创新的道路前行,积极朝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小米还将加大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个终端设备上,从而让广大的消费者能够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总结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关活动中雷军对科技创新推动小米发展的阐述。从小米的创业回顾到各业务板块成果,如手机、智能家居和汽车业务等都彰显科技创新的作用,雷军表达了小米将继续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