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委员们就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医疗健康、科技创新、老龄产业、生态环保、城市更新以及“一带一路”等多方面畅谈履职心声、回应热点关切、传递信心力量的情况。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济日报记者禹洋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提问。这一活动意义非凡,8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其中,他们积极畅谈履职心声,回应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传递出满满的信心力量。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提到的,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500公斤。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已步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超63%,农业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社会主义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如此。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充满挑战,但取得的成就非凡。中国经济在去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有望更进一步取得新发展。在医疗健康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赵宏谈到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高质量药械产品以守护民众健康。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临床医生投身创新药械研发,我们对抗疾病的手段也会更加丰富。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提到了机器人领域。近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载量超全球二分之一,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未来机器人面临着更大的舞台,不仅要考虑批量性,更要考虑可靠性、稳定性、通用性、智能性、安全性等,这是市场需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挑战与梦想。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指出,我国老龄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银发经济关系民生与产业,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空间。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可达30万亿元左右;保守估计到2050年,可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相比10多年前增长近4倍,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态治理投入加大,环境质量改善显著,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周岚介绍,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管网升级、历史街区保护等城市更新项目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全国已实施超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25万个老旧小区,超1亿人直接受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表示,中老铁路使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亚吉铁路让埃塞俄比亚1亿多人有了出港口,秘鲁钱凯港助力拉美打开太平洋门户等。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各方努力下,高质量共建将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机遇和繁荣。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上,来自不同行业的委员们就诸多方面进行阐述,展现了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医疗健康、科技、老龄、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现状与展望,体现出我国在各个领域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态势,也传递出各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