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成长密码:“创·在上海”大赛及生态探讨

“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的相关情况,包括获奖企业,众多企业获得补贴,该大赛成为科创企业成长助力平台。同时还介绍了澎湃科技邀请嘉宾进行圆桌对话,探讨打造科创生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赛助力企业成长、科创企业获投资人认可、上海科创生态短板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对话内容整理出各位嘉宾的观点等。

2月26日,“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在初赛、复赛和预决赛的多轮激烈比拼后,从1万多个报名项目里,16家企业脱颖而出,登上了最终的舞台。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斩获小微组一等奖,上海橙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则在成长组中荣获一等奖。在大赛进程中,多达700余家企业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创新资金的计划立项补贴。自2012年开启以来,“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然成为众多科创企业发展道路上极为关键的助力平台。然而,企业的成长之旅漫长又复杂,仅有一个助力平台是不够的,构建一个优质的科创生态才是推动科创企业成长的重中之重。2月26日总决赛当日,澎湃科技邀请了四位嘉宾展开圆桌对话,共同研讨如何打造科创生态,解开科创企业成长的密码。这四位嘉宾分别是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严鹏程、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唐雪明、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维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关于企业为何是创新的主体,澎湃科技提到过去人们谈及创新往往先想到高校和研究机构,但近年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一理念被广泛提及。严鹏程表示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要义为创新,企业若有三件事要做,那都是创新,因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创新,并且企业相较其他创新平台在创新上优势众多。比如企业能深刻理解市场痛点,基于痛点创新研发的产品才契合市场需求,而且企业有完备商业闭环可支持持续创新,像AI产业中科创企业作用重大。黄丽宏认同严鹏程的观点,她指出企业作为市场和经济主体有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国家1999年相关文件就强调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如今企业在新技术突破、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关键作用。唐雪明认为国内外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和价值巨大,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具有聚集跨学科人才、高效配置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优势,他以自己公司为例,虽做生物农药但涉及多领域技术整合,企业能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并创造更高价值。孙维琴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发和前沿技术,企业家更侧重未被市场满足的需求,企业身处市场一线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落地,从而串联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大赛如何助力企业成长方面,澎湃科技提到在“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背景下,“创·在上海”大赛让企业唱主角很重要。严鹏程讲述芯翼科技2017年在上海张江成立,2018年参加初创组比赛并获奖,2024年参加成长组比赛又获奖,大赛伴随公司成长。通过大赛有了同行交流机会、了解行业动态、开拓视野、积累人脉,后续创业中互相支持开展业务合作,还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吸引投资机构关注完成多轮融资。唐雪明也深感平台给了展示项目机会,让他认识很多优秀创业者,听到评审专家指导建议,科学家创业思维转变,与其他创业者和评审专家交流受益匪浅,参赛时还找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孙维琴称张江承办大赛分赛超10年,发现很多好苗子,大赛一是产业风向标,能最先展示前沿技术和项目;二是资源放大器,参赛企业能获机构关注、资金、吸引人才,还是上下游和跨行业交流平台。黄丽宏表示大赛初衷是让初创企业链接资源,13年里不断升级赛事服务并开放办赛,如今大赛已聚集众多合作伙伴,今年赛事升级优化,设置更专业垂类赛道,引入“以投代评”机制,未来要打造成更开放的生态合作平台。对于科创企业如何获得投资人认可,澎湃科技请唐雪明和严鹏程分享融资经验。唐雪明表示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近2亿元,体会到首先技术要扎实,在产业链某环节要有独门绝技,他们公司从0到1自主创新搭建工艺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次投资人对创始人要求高,产品未完全呈现时更看重创始人,会考量创始人理念、信心、耐心、团队能力,尤其是商业化模式和国际化布局方面。严鹏程称从2017年至今基本每年一轮融资累计约13亿元,2023年8月27日新政后一级市场融资环境艰难,加上半导体产业低谷期融资异常艰难,但去年仍完成一轮融资,他认为融资对初创企业重要但找到理念契合的投资人更关键,这种契合包括对公司未来愿景以及发展顺逆时的理解支持,初创企业关键是做好自己。澎湃科技又问张江科投如何选投资项目,孙维琴表示每家投资机构视角不同,张江科投投资策略是深耕张江,包括张江科学城、上海大张江区域以及张江主导产业如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等赛道,会选正确赛道中跑得更快的“赛车”,一是看是否有唐总说的“独门秘诀”即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突破,二是看团队,优秀团队能抵御行业周期波动,以傅利叶机器人公司为例,不仅关注技术壁垒更关注团队韧性和适应能力,张江科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澎湃科技还问到赛事主办方如何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黄丽宏回答通过大赛为早期创业团队提供政府资金如创新券和小微科技企业创新资金计划,引导社会资本和政府资金支持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推动科技金融政策落实让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限制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资金支持,政府还通过政策支持、资质认定和项目补贴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关于上海的科创生态还需补齐哪些短板,澎湃科技提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严鹏程表示上海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虽好,但像他们这种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变化背景下满足投资人退出需求是个问题。唐雪明称上海人才聚集和国际化环境利于创业,从初创企业角度希望产业生态优化方面进一步改善,产品技术众多环节之间的衔接需要高水平人才协作,希望形成人才聚集和交叉学科、技术突破平台。孙维琴认为创新源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然后在企业转化,应更多聚焦从0到1的科创策源,希望海归创业被更多人看到让上海科技创新浓度、高度、速度上升。黄丽宏表示一直在推动上海科创生态建设,投入培育更好的科创生态土壤,引出科学家创新成果在上海成长发育,投入更多科学设施如创新实验室、概念验证平台、高质量孵化器等服务承接创新项目。科创企业成长密码:“创·在上海”大赛及生态探讨

“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众多企业从中受益。通过嘉宾的圆桌对话探讨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赛助力企业成长、科创企业获投资人认可、上海科创生态短板等重要话题,各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观点,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上海科创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为上海构建更完善的科创生态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954.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