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融中心:残疾人的温暖港湾与成长摇篮

广东东莞的毅融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中心的相关情况,包括中心内学员的基本情况、中心提供的服务如辅助性就业项目、融入社会项目等,政府对该中心的补助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还有东莞未来在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方面的规划等内容。

毅融中心:残疾人的温暖港湾与成长摇篮

在2024年11月的时候,有10名来自“毅融”的学员前往黄弟腊味厂。他们在那里亲身体验了腊肠制作过程中的剪切腊肠工序,并且还学习如何将腊肠装进包装袋。这些场景都被受访者用图片记录了下来。

上午大概十点的样子,在东莞市东城街道上的广东毅融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毅融”)里,有几名学员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忙碌着。他们要对篮筐里的豌豆进行淋水操作,这是为了让豌豆能够顺利发芽而做的准备工作。其实除了豆苗种植之外,“毅融”还开展了不少适合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呢,像插花球、组装手机防水袋之类的小项目都有。这里的学员每个月平均能挣到10元钱,收入最多的学员能挣到五六十元。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学员们的家属知道后却非常开心和感动。

服务方面:

“毅融”引进了像做塑料梳子这样的辅助性就业项目。2024年3月,“毅融”正式开业运营,第一批学员就入住进来了。到现在,这里一共有80名学员。这些学员都是户籍重度残疾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等类型都有,而且他们都来自低保家庭。学员们的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有58岁,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工作人员会定期为学员们检查体温、血压和血糖,还会根据学员们的需求进行药物管理等工作。同时,工作人员会根据学员们的体检报告和过敏史等情况,为他们提供合理的饮食搭配。“毅融”的服务总监吴秀娟说:“照护只是我们的基础服务,我们不仅仅要让学员们吃好、穿好、睡好,更希望在功能康复、辅助性就业、社区融合等方面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毅融”设立了多个功能室,像培训室、劳动生产工作间、居家训练室、艺能教育室等都有。在劳动生产工作间里,摆放着一些还没做完的塑料梳子、绿植等手工艺品,这就是“毅融”为学员们引进的辅助性就业项目中的一种。

吴秀娟说:“最开始的时候只有4名学员参与做塑料梳子这个项目,其他学员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他们觉得很新奇。有些学员把梳针放进自己的口袋,还有些学员用嘴唇去舔梳针呢。”后来,工作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其他学员在旁边观看,模仿那些会做的学员。工作人员还会拿出大家劳动收入的一部分去买学员们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用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继续参与。经过两周的训练,学员们就学会了怎么做塑料梳子。“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周只能做100个梳子,现在已经可以做到650个了。”

让学员们融入社会也是“毅融”的一个重要服务项目。从去年五六月开始,“毅融”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都会招募一批志愿者,让志愿者和学员们接触互动,这也是让学员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毅融”还会尝试带学员们走出去。去年11月,“毅融”和黄弟腊味厂合作,带着10名学员去参观体验。学员们在现场学习和体验了剪切腊肠、装进包装袋的工序。他们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20斤腊肠剪切和包装好了,这让工厂的负责人特别惊讶,还把这20斤腊肠送给了学员们。吴秀娟表示,今年“毅融”计划组织6场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学员能够走出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保障方面:

2023年12月,东莞市残联印发了《东莞市购买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那些获得东莞市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定点机构资格的机构是可以得到政府补助的。补助项目包含服务补助、机构运营补助、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机构奖励性补助等,这些补助是由市镇两级财政来承担的。在服务补助方面,如果安置的是特困、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的一至二级智力残疾人,那么每人每月会按照44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服务补助;一至三级精神残疾人每人每月按5200元;一至二级肢体残疾人每人每月按5800元。此外,如果获得定点机构资格,并且残疾人托养照护床位达到50床或者更多的,会按照每床12000元给予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补助金额上限是150万元。

目前,“毅融”是全市唯一一家承接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机构。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这里的学员每人每月只需要交745元的托养费用。

东莞市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陈惠英说,符合补助条件的残疾人在“毅融”接受服务,都会按照标准落实服务补助。“但是个别镇街因为经费预算等问题,会出现结算拖延的情况,这给‘毅融’的运营带来了一些压力。”

目前,东莞只有一家公办托养中心,就是东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这个中心现在有233名学员,还有300多名残疾人在排队等着入托呢。

2025年1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户籍就业年龄段(16岁至退休年龄)1 - 2级智力与肢体、1 - 3级精神及多重的残疾人一共有11069人,其中大概有1500人符合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条件。但是目前,很多残疾人入住托养机构的意愿并不强烈。“毅融”设置了250张床位,但是现在只入住了80名学员。

陈惠英曾经带队到多个镇街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了337户符合托养照护服务补助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发现很多残疾人家庭没有选择入住托养机构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点就是他们对“托养照护”的理解和认识不够,觉得送残疾人去机构托养照护就是家人放弃、遗弃残疾人。第二点是情感上难以分离,“有些依老养残的家庭,老残相依已经成为习惯了,老人想等自己去世之后再让残疾人入住机构托养,不想拖累兄妹或者亲戚、邻居。”还有就是部分精神和肢体残疾人舍不得离开家人,害怕去了机构会被家人遗忘。同时,也有一些残疾人家庭不愿意缴纳个人部分的费用等等。

未来方面:

陈惠英透露,东莞是全国第一个出台政策全兜底重度、困难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城市。接下来,东莞会继续推动这项服务的落实。一方面,会继续加大政策和托养照护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另一方面,会引导镇街结合自身资源和社区康园中心的服务,把托养服务向社区延伸,向居家托养照护延伸。此外,还会加强对“毅融”的服务建设和服务监督指导,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残疾人托养照护的效能等等。

根据规划,东莞在2024 - 2026年,要孵化培育1 - 2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机构,并且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运营等经验做法,促使机构提供高水平、专业化、规范化的托养照护服务。到“十四五”末,公民办机构寄宿制托养照护供给覆盖率要达到5%。

微评: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托养一个人,解放一个家。”东莞在全国率先实践政府购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模式,这就像是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搭建了“第二个家”。东莞在这方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地方都需要摸索着前进。如果机构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运营更加规范,就能够更好地消除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顾虑,纠正他们的认知,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高水平的入托服务,同时也能“解放”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另外,政府财政要做好经费预算,按时和机构结算,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机构的积极性,大家一起参与到这项“善举”当中。

文章围绕东莞毅融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中心展开,讲述了中心的运营现状,包括学员情况、提供的服务、面临的问题等。同时阐述了政府的补助政策以及在落实中存在的结算拖延等问题,还提及了很多残疾人入住意愿不强的多种原因。最后介绍了东莞未来在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方面的规划,以及这种服务模式体现出城市对弱势群体关爱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860.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