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署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的全球大型研究展开,阐述饮酒与癌症的关系,详细解读酒精在体内转化引发细胞癌变的原理,同时也会讲述饮酒除致癌外对口腔、肠胃、肝脏、心脏等多方面的危害。
《柳叶刀·肿瘤学》发表过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署(IARC)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大型全球性研究。这个研究聚焦于饮酒和癌症之间的关联,研究手段科学合理,涉及的人群范围广泛,数据的来源非常可靠。研究人员从GLOBOCAN2020数据库里提取了一些特定国家的癌症病例数据,这些癌症类型众多,包括唇癌、口腔癌、咽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喉癌以及仅限女性的乳腺癌等。经过对大量数据的剖析,研究结果相当惊人。在2020年全球所有新发的癌症病例里,竟然有741,300例可以归咎于饮酒。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达到了568,700人,占比为76.7%;女性患者有172,600例,占比23.3%。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小时差不多有84人因为饮酒而被确诊为癌症,饮酒和患癌之间的联系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由酒精导致的癌症病例当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数量最多,它们是受饮酒影响最为严重的癌症类型。
那酒精在体内是如何转化,最终引发细胞癌变的呢?酒精,也就是乙醇,当它进入人体之后,大概有10%左右的酒精会以乙醇的形态,通过呼吸、尿液以及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而绝大多数,大约80% - 90%的酒精会进入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在肝脏中,乙醇首先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为乙醛。乙醛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物质。接着,乙醛需要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乙酸相对比较安全,最终会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排出体外。不过,并非所有人的身体都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转化过程。大概30% - 50%的东亚人群携带乙醛脱氢酶2型(ALDH2)的基因突变,这就导致该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或者缺失。这使得乙醛在他们体内无法及时被代谢转化,从而大量积聚。乙醛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它能够与细胞内的DNA分子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叫做“加合物”的物质。这种结合会严重干扰DNA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DNA突变。当这些突变不断累积时,就可能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引发细胞癌变。
饮酒对健康的危害不仅仅是致癌,它还会对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饮酒对口腔有诸多危害。酒精属于强刺激性物质,频繁饮酒会让口腔黏膜不断受到刺激,致使口腔黏膜受损。口腔黏膜的防御功能一旦下降,就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口腔炎等疾病。长期饮酒还会造成口腔内乳酸菌数量减少,破坏口腔内的菌群平衡。乳酸菌对维护口腔的酸碱平衡十分关键,它的减少会让口腔酸性环境增强,为有害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加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且饮酒还会影响口腔味觉,使得味蕾对味道的敏感度降低,让人在品尝美食时体会不到原有的乐趣。
在肠胃方面,酒精进入胃部后,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的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导致胃黏膜受损。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酒精还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的胃酸会进一步侵蚀胃黏膜,加重胃部不适。而且酒精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干扰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饮酒对肝脏的伤害也是众所周知的。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酒精在肝脏中代谢时,会产生乙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的代谢负担加重,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引发酒精性脂肪肝。如果不及时戒酒并加以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据统计,在肝硬化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长期饮酒导致的。
在心脏方面,饮酒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增加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长期酗酒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 - 3倍。
《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表明饮酒与癌症关系密切,全球大量癌症病例与饮酒有关,且酒精通过特定的体内转化过程引发细胞癌变。同时,饮酒还对口腔、肠胃、肝脏、心脏等多方面有着严重危害,无论是口腔黏膜受损、肠胃疾病、肝脏病变还是心脏负担加重等,都提醒着人们饮酒的危害不容忽视。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