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案给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为患者使用的阻碍。在上海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专家们探讨随着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尤其是丙类药品目录制定进入倒计时,创新支付模式、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迎来新机遇。文中以CAR - T细胞治疗为例阐述了创新支付模式,还提到丙类目录将为创新药开辟新支付路径,以及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如商业健康险保障体系等来解决高值创新药支付难题等内容。
细胞疗法等创新治疗手段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那动辄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却将“如何用得起”这一现实问题无情地摆在患者面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创新药的定价必然涵盖过去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研发投入成本,其中也包括研发失败的成本。但站在患者的角度,怎样才能不再对着昂贵的药物只能“望药兴叹”,怎样才能从仅仅“用得上”迈向“用得起”呢?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疗法在国内出现,这个新问题已经在业内和业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日,由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在上海主办的细胞疗法的临床价值与支付探索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深入,特别是丙类药品目录的制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创新支付模式、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所谓的“明星疗法”创新支付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作为我国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以淋巴瘤治疗的突破为例谈到,CAR - T细胞治疗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愈希望。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一种恶性淋巴瘤,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患者如今迎来了新的治疗方法。复星凯瑞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用于治疗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 - T产品,其中国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20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最佳缓解率(bORR)达到83.1%,最佳完全缓解率(bCR)高达67.2%,这一数据与全球数据相当,并且安全性较全球数据更优。赵维莅教授认为,CAR - T细胞治疗重塑了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疗格局,为这群患者点燃了新的治愈希望,“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让更多的患者真正从CAR - T治疗中获益。”这一CAR - T产品已经成为了“明星疗法”,它不仅是我国首个获批的细胞治疗药品,而且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CAR - T药品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这种“按疗效价值”的创新支付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首次付费60万元后进行单采,第二次付款60万后进行回输;回输后进行疗效评估,如果未能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可获得最高60万元的返还。丙类目录开启创新支付新路径,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药品、一群患者的情况,庞大的患者群体都在期待:高值创新药支付政策怎样才能“更解渴”呢?丙类药品目录被业内视为一个新的契机。在本次论坛上,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医保政策及商业保险等多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展开对话,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和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陈文教授共同主持。有与会专家提到,今年,国家医保局预计将制定并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该目录的制定和完善对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开拓创新药的市场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2024年12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将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引导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及时将创新药品纳入报销范围,研究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通过引导商业保险资金有序投入创新药械研发”。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作为深化医保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丙类药品目录的设立为那些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但由于价格等因素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开辟了新的支付路径。这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切实解决了高值创新药支付的痛点,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多元保障为创新鼓劲,也为百姓减负。与此同时,多层次医疗保障再次被提及。关于细胞治疗产品如何更好地纳入商业健康险保障体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应晓华教授以“商业健康险目录研制、管理及思考”为题谈到,通过目录化管理模式,对商业健康保险涵盖的药品、耗材、诊疗等项目要设立明确标准,同时要科学考虑商保与社保的平衡、目录制定与保费厘定的关系、待遇统一与个性化需求的协调、准入目录与排除目录的权衡等多维度内容。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张璐莹副教授分享了国际上公共保险对细胞治疗产品实行风险分担协议的创新支付经验,梳理了我国目前对细胞治疗产品创新支付的实践探索。从企业端来看,复星凯瑞首席执行官陈星蓉称,“随着国家医保局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更多创新药将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为惠民保发展带来契机。”她建议进一步支持城市惠民保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惠民保规模持续扩大,尽可能地解决以细胞治疗药品为代表的高值创新药的支付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从国家丙类目录顶层设计到上海完善多元支付的地方实践,政策创新与产业突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就在前不久,2025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并明确:“上海将完善多元支付机制,助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做好国家医保丙类药品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之间的衔接,积极推荐本市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丙类药品目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高值药品支付难题,这既是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既是为创新“鼓劲”,也是为百姓“减负”。众多专家谈到,丙类目录并非简单的药品清单,而是撬动医药产业创新的制度杠杆,以细胞疗法为代表,支付突围需要从医保、商保等多方面突破,需要多元支付方式和多方协调机制共同发力。
本文总结了细胞疗法等创新治疗虽给肿瘤患者希望但费用高昂的现状,阐述了在高峰论坛上专家对医保丙类目录制定带来创新支付模式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机遇的探讨,包括CAR - T细胞治疗的创新支付模式、丙类目录对创新药支付路径的开辟意义、商业健康险保障体系与高值创新药支付的关系等内容,强调制度创新破解高值药品支付难题对民生保障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