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问题与发展,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宁凌建议与教育部支持

本文围绕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展开,讲述了全国人大代表宁凌发现超半数高校专业未开设该课程后提出建议,教育部对此作出答复,同时也提及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不统一、师资方面有诸多问题等,还阐述了中青评论对该课程教学方式重要性的观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消息显示,通过对全国93所高校558个专业的调查发现,超一半专业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理工科专业开设比例更低。在去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宁凌提交建议,希望教育部以明确通知或意见的形式,要求全国高校在各专业培养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达成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全覆盖开设。据南方日报报道,这个建议已经得到教育部答复。宁凌在建议中提到,虽然大部分高校把《大学语文》设为公共必修课,不过跟大学外语、体育等同类课程相比,它的学分和课时都比较少,大多是2个学分、32学时,并且集中在一个学期,这限制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目前在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专业类国标中明确提出开设大学语文与写作、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印发了相关意见,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将语文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者限定选修课。教育部还组建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大学语文教学纳入工作重点,开展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等工作,同时支持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相关的教研、培训、交流活动。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高校进一步深化认识,充分认识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导相关专家组织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情况,推动高校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经过调研,宁凌还发现,各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缺乏明确标准,不够统一。宁凌表示,在师资方面,部分任课教师没有从传统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滞后、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宁凌建议,要规范《大学语文》教材和大纲,组织全国优秀教材编写力量,统一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同时注重《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成立专门的课程教研室,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教育部回应称,支持高校编写大学语文相关教材,认定《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等相关教材为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下一步将继续支持高校加强大学语文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提到,学生应具有“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高校要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支持高校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语言文化相关课程。对此,中青评论发文称,和“开不开课、开什么课”同样重要的是“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拿《大学汉语》来说,任课老师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还是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和兴趣,效果截然不同。大学时期,比简单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引路人,点燃对文字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学生们自然会形成自驱力,去自主地展开阅读和思考。中国青年报(整理:张力友)综合自南方日报(姚瑶 祁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叶雨婷 任冠青)。

本文总结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现状,包括过半专业未开设的情况。宁凌代表提出开设全覆盖的建议,教育部作出了相应答复,涉及课程国标要求、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等。同时还提到了课程教学内容不统一、师资存在问题等方面,以及教育部对教材编写的支持等情况,并且中青评论强调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295.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