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暨对香港供水60周年的情况,包括工程的枢纽、调度方式、技术人员工作场景等,回顾工程建设历程中的艰辛,阐述其对香港、深圳和东莞的供水意义,以及为确保供水在各方面做出的努力等。
深圳水库,它可是东深供水工程里极为重要的枢纽呢。
东深供水工程实行的是24小时智能调度,这样能高效地保障供水(本栏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这是东深供水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工作时的场景,他们的努力确保了工程的正常运转。
3月1日这个日子可不简单,它是东江 - 深圳供水工程(也就是“东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并且广东对香港供水满6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过去的60年里,那奔腾流淌着的东江水,总共的供水量达到了671亿立方米这么惊人的数字呢。其中啊,对香港的供水量就达到了300亿立方米,这可是占了香港淡水总用量将近八成啊,这水量都相当于两个多新丰江水库的水量了。
回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香港面临着水荒的难题。于是,珠三角地区有上万名建设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勇往直前,克服了重重困难。那时候施工装备十分落后,还遭受了5次强台风的袭击,但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这些建设者们靠着人工开挖、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式,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供水工程,成功地把东江水引入了香港。
之后呢,为了给香港、深圳和东莞这三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又先后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经过这些努力,年供水规模从原来的0.68亿立方米提升到了24.23亿立方米。现在啊,东深供水工程满足了香港大约80%的淡水需求,这可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
新丰江水库可是广东最大的水库哦,它的库容接近140亿立方米,它是东深供水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源保障。东江水从这里出发,沿着天然河道,流经惠州,到达东莞桥头镇之后,再经过东深供水工程太园泵站被抽进封闭的专用管道,然后缓缓地流淌到深圳,最后再通过深圳水库日处理400万吨原水的生物硝化站处理,这样就实现了供水在“质”与“量”上的双重保障。
为了确保对香港能够做到“稳定供水、安全供水、优质供水”,广东省在很多方面都不断努力。比如说在立法保护方面,广东省先后推动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广东省东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广东省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库区水资源保护办法》《东深供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置方案》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而且全面推行河长制,全方位地保护东江水,现在东江干流、重要水源地以及20个监测水库(湖泊)的水质总体上都是稳定达标的。
在机构设置方面,广东省水利厅专门设立了水调度管理处来负责对港供水管理工作,还成立了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统筹各地市水利部门以及运行管理部门,大家齐心协力来保障对港供水安全。并且由广东粤港供水公司经过省政府授权负责工程的经营管理。
东深供水工程非常注重智慧引领,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推动工程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23年10月的时候,这个工程被认定为首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这可是全国三项通过评价的工程之一呢,它为全国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如今,东深供水工程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天、空、地、水”,具备多模态、多维度的“感知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实时为工程“保驾护航”,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
本文总结了东深供水工程通水60周年的成就,包括巨大的供水量、对香港供水的重要意义、工程的建设历程中的艰辛、为保障供水在多方面做出的努力,如立法、机构设置、智慧化建设等,它体现了东深供水工程在保障香港及周边地区供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