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取得的成绩,在新的十年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从通勤圈的交通改善,如燕郊与北京间通勤方式增多且更便捷;到创新链的强化,像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企业间的协作共赢;再到产业协作圈的健全,例如京津冀三地在汽车制造等产业上的协同合作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展厅之中,雄安兴元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虚拟现实展示(记者 邓伟摄)。京津冀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跨越了6个万亿元的台阶,“一核”发挥着辐射引领的作用,“两翼”齐头并进,重点产业链群也不断崛起。到如今,11年的时间过去,京津冀三地交上了一份极为厚重的成绩单。而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了新的十年,促进通勤圈深度融合、做强京津雄功能圈、建好产业协同圈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这21万平方公里的京畿大地上,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逐步显现。
首先是画好通勤的“同心圆”。燕郊和通州仅隔着一条潮白河,居住在燕郊到北京跨省上班的人数以万计,家住燕郊世纪名苑小区的王楠便是其中一员。
自去年起,王楠就告别了传统公交,开始乘坐定制快巴上下班。8时10分,定制快巴到达他家附近的站点,全程都有座位。大巴车驶上通燕高速后,就直奔北京市区而去,车上的乘客们也都抓紧时间补觉。在不堵车的情况下,9点左右大巴车就能到达国贸地铁站,王楠便和其他乘客依次走出大巴,走进地铁站。王楠表示:“和十多年前相比,现在能够选择的通勤方式变多了,速度更快,而且也很舒适。”
确实如他所说,除了传统的公交车和定制快巴之外,燕郊和北三县还加快了与北京在轨道交通方面的联通。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之后,燕郊站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高铁站。早上6时13分和8时3分有两班进京高铁,仅仅30分钟就能抵达北京站,这丰富了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
在通勤圈的构建过程中,定制快巴已经开通了北京往返河北燕郊、大厂、香河、涿州以及天津武清、宝坻、海教园等地的超过30多条线路;环京通勤列车已经覆盖了23个县级以上行政区,涉及10条高铁与10条普速线路,每天运送的旅客超过22万人次。目前,北京地铁22号线正在加紧建设。作为一条跨京冀的地铁线路,22号线在三河市设置了燕郊站、神威大街站等多座车站。很快,乘坐地铁到北京上班也将成为现实。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打通跨界交通的痛点堵点、使通勤圈更加畅通,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和河北廊坊市将围绕交通“一张网”,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通勤人员的通行效率。
其次是做强区域的“创新链”。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内,“左邻右舍”变成了合作伙伴,企业之间实现了良性的协作、共赢发展。
去年8月,雄安中关村内的雄安智慧康养老科技、雄安兴元和雄安妙心生物三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妙心生物的检测试剂被智慧康引入其母公司遍布全国的上万家药店及线上平台,雄安兴元为智慧康公司提供数智化支撑,打造能够解答健康问题和提供药品使用知识的AI数字人。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巩文通介绍:“我们三家企业都来自北京,现在都在雄安中关村园区内办公,就像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以前没有接触过,通过园区搭建的平台,足不出户就有很多资源能够和我们进行链接和整合。”
一家中关村,花开京津冀。到2024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的分支机构已经超过1万家,区域内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成立1年多来,已经对接科技企业8000余家,聚集企业100余家,园区内支持创新的场景不断涌现,企业之间产生了良性的化学反应;天津 -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数量增长到2024年的5800多家,有力地支撑了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累计吸引1800余家市场主体入驻,这里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为了“科技新城”……按照要求,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将向京津雄重点园区延伸覆盖,同时优化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机制。
最后是健全产业“协作圈”。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配套厂,2013年落户三河经开区,主要为高端乘用车提供线束产品,目前企业90%的订单来自北京奔驰。扎根廊坊12年来,莱尼线束已经从最初400人的小厂发展到现在5600多人的大厂,产品也从单一的汽车低压线束发展为低压线束、高压线束和零部件。
制造一辆汽车,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车灯、座椅、变速箱来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地区,小米SU7零部件采购占比22%、北京奔驰采购额超50%。京津冀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正在紧密地“链”在一起,三地“共造一辆车”已经成为现实。
现阶段,京津冀三地正在加强产业协同,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随着大量北京企业有机嵌入天津、河北,一块块拼图精准有序落位,三地的产业画卷也将变得更加丰满、立体。(记者 李如意)
本文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的成果,包括经济总量的跨越、重点产业链群的崛起等。重点讲述了新十年在通勤圈、创新链、协作圈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已取得的成绩,如通勤圈交通方式的不断丰富便捷、创新链中企业间的合作共赢以及协作圈里产业协同的加深等,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