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春节消费提示:抵制餐饮浪费与过度包装等,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理性消费莫踩雷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春节来临之际发布的消费提示内容,包括抵制餐饮浪费、过度包装,警惕假酒(如“特供”“专供”“内供”类酒品)以及保健食品选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日前发布了一则消费提示,这一提示旨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需要注意的诸多消费问题,从而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春节本是家人朋友欢聚团圆之时,可不能让这个节日变成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大家都知道“年年有余”这个说法,它实际上是指每年粮食充足、财富有余,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排场或者阔气就去营造一场“剩宴”。当大家在佳节欢乐相聚的时候,消费者应当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做到文明餐饮。

过度包装的商品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中消协也指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商品过度包装不仅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承担那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些依靠各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来营造仪式感的消费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消费方式应当被全社会共同抵制。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往往少不了饮酒作乐。在这个时候,中消协也给消费者提了个醒,在注意饮酒安全的同时,也要防止陷入假酒的圈套。要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售卖“特供”“专供”“内供”等假冒伪劣的酒类商品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这些不法分子会用成本低廉的白酒进行灌装,然后用精美的包装和编造的营销话术,打着“特供”之类的幌子来诱导消费者购买。这类假酒不但价格虚高,而且还可能对饮酒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另外,随着春节临近,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购买保健食品作为送给长辈的节日礼物。在选购保健食品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要认清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注册号或者备案号,并且要依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按照标签、说明书的要求来食用,千万不要盲目购买和食用。如果是在网上选购保健食品的话,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认真核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以及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等信息。(记者王海磬)

如果想要获取更多资讯或者寻求合作,可以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本文总结了中消协针对春节消费发布的提示内容,涵盖餐饮、商品包装、酒类消费和保健食品选购等方面,旨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消费陷阱,确保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节。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1.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1月26日 10:59
下一篇 2025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