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班会:西部故事的热烈讨论

北京化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围绕《光明日报》“建功西部”连续报道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寒假期间师生在群里对报道的关注与分享,新学期班会中同学们对报道故事的感悟,还有两位特邀嘉宾分享自己的西部经历等内容。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青春与西部”故事分享会,在新学期的首日拉开了帷幕。

那是2月24日,北京化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氛围。辅导员阿米尼古丽·阿不力提甫将《光明日报》“建功西部”连续报道的专题页投射在了大屏之上,她满含热情地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啊,整个寒假期间,大家都在密切关注这组报道呢。这里面许多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咱们自己的家乡。现在,咱们就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吧……”

原来,早在今年寒假刚刚开始的时候,阿米尼古丽·阿不力提甫就在名为“团结石榴籽”的班级微信群里分享了这组报道。消息一经发出,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在链接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那之后,每天清晨,都会有不同的学生主动把新的报道链接发送到群里。师生们还达成了一个美好的约定:新学期的首次班会,就要来好好讨论一下“扎根西部,无悔青春”这个充满力量的话题。

来自甘肃的马斌率先站了起来发言。他的眼神中透着敬佩,说道:“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关于陈妙姐姐的那篇报道。她在中国科学院毕业之后,毅然选择到我的家乡任教,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真的让我备受鼓舞啊。我要感谢这些如同暖阳般温暖的‘陌生人’,是他们让我真正看到了青春的意义所在!”

“有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飞’出大山,是为了带着本领‘飞’回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仿佛它直直地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来自新疆的买克丽叶·艾则孜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随着求学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回报家乡的决心也变得越发坚定。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普法工作者,为乡亲们送去他们最为急需的法律服务。”

“‘瓜奶奶’吴明珠、‘高原大医’吴天一,还有教师岳刚、警官杨聪等众多平凡却又无比伟大的楷模……”来自云南的张馨月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阀门,一口气说出了那些深深印刻在自己脑海中的名字,“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熠熠生辉,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我从一代又一代的西部建设者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的传承,我愿意成为那个接过他们手中接力棒的人。”

而更让同学们感到惊喜的是,老师还邀请了两位特别的“特邀嘉宾”,来分享他们自己的西部故事。

“当我看到自己的经历通过《光明日报》的报道被更多的青年所知晓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鼓舞。扎根西藏,我此生都不会后悔!我要向大家发出诚挚的邀请:来吧,在西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添上属于你们自己的精彩一笔!”学校2020届毕业生、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西藏工作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柯剑聪满含深情地说道。

“我曾经在甘肃镇原县屯字中学支教。那段支教的时光啊,至今回想起来都充满了温馨。我和同学们一起晨读,一起为了考试而努力备考,一起谈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情谊。”北化工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燕明海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支教结束之后,有几位学生联系我说他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那一刻啊,我感觉比自己考上了大学还要激动……”

本文总结了北京化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师生围绕“建功西部”报道所进行的互动与感悟。从寒假期间的线上关注,到新学期班会的热烈讨论,再到特邀嘉宾的分享,都展现出西部建设精神对青年学子的激励和影响,体现了青年一代对西部建设的向往和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923.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