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在前沿科创领域的崛起,背后有杭州国资的推动。杭州国资以其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的模式,在投资年轻人、前沿科技、民营小微企业方面提供了样本。同时,全国范围内国资也在大力推动类似的投资模式,从央企到地方国资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且相关的尽职免责容错机制也在加快落地,这对整个科创投资生态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中国证券报》于28日发布文章《从杭州“六小龙”到国资“算大账”:科创弄潮 “大胆资本”敢为人先》。聚焦机器人、AI、元宇宙、脑科学等前沿科创领域的杭州“六小龙”突然出现,背后的推动力量令人瞩目。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表示“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这一句话道出了杭州孕育“六小龙”的诀窍。业内专家称,杭州是养了“六千条锦鲤”才出了“六小龙”。杭州国资创投在投资年轻人、前沿科技、民营小微企业方面,为“大胆资本”与“耐心资本”树立了榜样。
从有关部门提出既要“算总账”也要“算大账”,到央企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再到多地国资发展“大胆资本”,部分地方提出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业内关注的尽职免责容错机制加速落地,国资创投打造“大胆资本”,在科创新时代奋勇前行。
杭州“六小龙”与国资“成绩单”
近期有一张2019年7月的聊天截图很火,有人发出“宇树商业计划书”并问:“这类项目您感兴趣吗?”回答是:“这个对我们有点太早期了哈。”当全国创投圈都在反思为何没投中杭州“六小龙”时,这张图给出了生动的答案。新一代科创企业在杭州扎堆,这是杭州“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成果。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在杭州“六小龙”中的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三家公司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杭州资本”,全称为“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它运营着杭州两大千亿级母基金,一只为杭州科创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创;另一只为杭州创新基金,重点投强、投大、投产业。
杭州资本网站显示,早在2018年,杭州科创基金旗下两只参股子基金就对云深处科技进行了天使轮投资,随后在2019年、2020年持续增加投资,推动该公司快速发展。对于宇树科技,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所投资的子基金自2022年起共参与了4轮融资,确保其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
强脑科技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2018年,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考察团专程飞往波士顿,邀请这个留学生团队落户杭州。杭州资本网站表明,2022年,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完成了对强脑科技的第一笔早期投资,2024年8月,杭州创新基金通过专项子基金“接力”投资。
一位国资创投人士分析说:“年轻人创业、前沿科技、民营小微企业,是杭州‘六小龙’共同的标签。”从投资角度看,这意味着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杭州国资的魄力和耐心,离不开市场化运作与容错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撑。
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表示,耐心资本必须是专业资本,不能在“看不清”“看不懂”的情况下成为“盲目资本”。在提升政府投资基金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方面,杭州资本充分发挥杭州民间资本活跃的特点,利用母基金模式与头部专业化投资机构合作,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实现投资的专业化市场化。
“大胆”国资需要“算大账”
杭州的成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看齐”热潮。近年来,从央企到地方国资,都在大力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机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央企系基金累计投资硬科技企业超过5000家,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约30%有国资创投背景。
以寒武纪为例,这家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成长背后,国投创业等国资机构贡献巨大。早在2016年底,国投创业就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实验室里发现了寒武纪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判断,果断领投其A轮和B轮融资,并带动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加入。在资本的推动下,寒武纪迅速崛起。
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央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健全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国资既要“算总账”也要“算大账”。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指出,“算总账”是指国资创业投资不能只关注单个项目的短期收益,还要对整体投资组合进行长周期考核评价;“算大账”强调国资创业投资要从国家战略和长远发展出发,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要重视投资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同时,地方国资也在积极行动。2024年10月,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大胆资本”的概念。2025年1月,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认为:“越长期的钱、越大胆的钱、越友好的钱,投资的经济效果越好。”“大胆资本”的核心在于鼓励国有资本做耐心资本、支持早期投资,并健全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加快落地释放“魔力”
近期,多位国资创投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动国资于科创大潮中“投早、投小”的道路上,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是业内最关注的问题。国资创投作为我国一级市场的核心力量,国资容错机制的完善对整个创投生态影响深远。当前,政策信号已经发出,有效落地实施进入关键阶段。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鼓励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完善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
四川、广东、湖北、上海等多地国资陆续开启“容错”之门,广州更是大胆提出“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专家认为,构建容忍“理性的失败”的机制将释放支持科技创新的巨大“魔力”,建立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尽职免责管理机制、基金及管理人绩效评价机制等至关重要。因此,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实施难点需要尽快研究解决。
周丽莎表示:“如何在鼓励大胆资本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进一步提高国资投资机构的专业水平。
当前,深入探索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科技的底色。处于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科创大有可为,国资创投基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国资创投团队以专业和理性对待成败时,才能真正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创新生态。未来,这一模式将成为中国硬科技突围的通用密码。
文章讲述了杭州“六小龙”背后国资创投的模式和成果,引出全国范围内国资创投在推动科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包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等举措,同时强调了国资既要“算总账”也要“算大账”的理念。此外,还重点阐述了尽职免责容错机制在国资创投中的发展情况,这一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落地对整个创投生态意义重大,将助力中国科创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突围。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