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发售的游戏《米塔》中的中文配音相关争议展开,讲述了游戏开发者未针对中配昂贵表态,而国内社区默认中配昂贵且有报价单对比,但业内人士认为报价单为假。还探讨了国内配音行业的现状,包括从业者的收入方式、面临的困难等,以及玩家对中配的态度和厂商的应对,最后提到从业者积极表态发声希望带来改变。
自去年底发售以来,《米塔》无疑是这段时间里讨论热度极高的亚文化独立游戏。在Steam平台上,《米塔》收获了多达9万9千条评价,其中来自中文区的留言就超过了总数的1/3,这足以证明它在国内达到了“现象级”的热度。(图/视频网站截图)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者并没有说“中文配音”非常昂贵。经过向《米塔》的发行商IndieArk求证得知,是开发者原本就对“配音”整体所需成本有所担忧,在两家发行商的鼓励与支持下,才进行了日语以及其他有现成资源语种的配音。然而,国内社区几乎都默认了开发者是在抱怨中配太贵。特别是几天后,有网友在NGA论坛上发布了一份中日配音演员报价单对比。一时间,这似乎坐实了中文配音“价格虚高”“德不配位”。(图/NGA论坛)关于这份报价单的真伪,业内人士大多觉得是“一眼假”,远高于国内实际的配音价格。这其实很好计算,就拿《赛博朋克2077》来说,中文本地化的录制配音超过10万句,有不少国内知名配音演员参与,如果按照这个报价单上的价格,光配音成本就不止2000万元。即便多卖7万份游戏就能收回成本,CDPR显然也不会这么“傻”地被宰。(图/视频网站截图)有部分业内人士属于“乐观派”,他们的看法偏向于“中配不算贵,更多是误会”“如果能打击黑中介,这个行业就会更加健康透明,中配也会有更好发展”。但在其他一些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个行业中比较悲观的看法。我们可以再算一笔账,即便以上面那两张不太可靠的中日配音报价单为参照,日本声优平均时薪大概在1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万3千元,按照一小时配音30句的业内常见效率计算,单句价格大约在2千元,这还不含税。这么对比下来,表格上国内配音演员270元/句的“行价”根本算不上天价,可下方留言却几乎一边倒,都在吐槽中配更贵。一位曾经是配音演员、如今开了配音工作室的从业者表示,他不太在意那两份报价单的真假,因为不管真假,都无法改变国内配音演员遭受的成见。他说:“很多人觉得你动动嘴说话就挣钱,不认可这是一种专业能力,觉得拿多少都是虚高的。”国内几乎没有全职的配音演员。没有哪家配音工作室会和旗下配音演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月付薪水。双方都是经纪合约,配音演员能从签约工作室获得更多试音机会,工作室负责安排录音棚、和甲方对接等事宜,然后双方再分配收入。这就意味着配音演员基本没有固定收入,要自己承担五险一金,有收入时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更糟糕的是,国内硬件水平较高的录音棚基本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想要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就得承担这两座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少配音演员只能租住在近郊甚至邻省,以便得到试音机会时能及时赶到。(图/社交平台截图)也许有人会说,全球的配音演员可能都一样“惨”。即使是市场化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日本声优业,绝大部分日本声优也是和事务所签经纪合约,过着没有底薪的生活。根据日本声优产业相关书籍《偶像声优怎么了?》的说法,一个配音演员大概得确保自己手里有四个每周配音的角色,才能仅靠这份职业生活,而这是个相当难达到的门槛。看似光鲜的“偶像声优”,本质上更像是借助自身形象和额外才艺做一些和本职相关的兼职。(图/视频网站截图)一位从业者感慨:“所以(中配)这个行业真能称作行业吗?说实话我不知道它还能坚持存在多久。”当然,中文配音演员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大多数玩家关心的事情。更多玩家的态度是:“难办,那就别办啦。”不难看出,中国玩家反应激烈的原因,不在于“有没有中文配音”这件事本身,更多是出于“给其他语言做了却不给中文做,这是对我不尊重”的不满情绪,核心诉求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有些玩家在change.org上发起请愿,要求卡普空给《荒野》加入中文配音。虽然名义上是“请愿”,但从留言能看出玩家的态度并不客气。(图/游戏论坛截图)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卡普空方面对这种情况相当意外,他们这回确实很重视中国市场,甚至一开始决定不做中配就是出于这种重视,因为他们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个版本的“对于这样的重点项目,如果中配不能保证做到玩家满意,那与其做砸还不如不做”。但很快,卡普空还是确认《荒野》会追加中文配音,并通过媒体着重向中国玩家传达了这件事。除此之外,近年来的海外游戏厂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尝到甜头的厂商,也越来越多地将中配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尽管这种变化有些别扭,比如请愿加入中文配音的玩家和嫌弃中配效果差、收费高的玩家可能有不少重合,所以才有“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这样的口号。但结果是,这给厂商们梳理出了更通顺的逻辑:越重视一个市场,就越应该给这个市场做本地化配音,而且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项目来说,添加中文配音的成本并非不可承受。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同样的配音演员、同样的报价,市值80亿美元的CDPR能出钱配10万句并且觉得值,而团队仅两人的俄罗斯开发者却认为贵到难以承担,甚至关乎游戏能否回本,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玩家也完全有权根据这个来选择是否购买。然而,一旦话题被无限放大,什么都会变得敏感起来。国内的配音演员和工作室更想接国内外大厂商的活,这是事实,因为钱多人少、流程明确、需求稳定。大家愿意给独立游戏开发者一些优惠折扣、抱团取暖,这也是事实。国内常见的文字冒险类游戏动辄百万字文本,如果都按行价收费,根本就不会有有合格配音水准的国产独立游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配音演员的诉求不过是希望有个“平民价”,别沦落到要倒贴工时和电费的“难民价”就行。但说白了,这也不是国内配音行业第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网络上的争议,哪怕是负面的那些,其实也很难再给这个已经处于谷底的配音行业带来什么影响。从业者们这次相当积极地表态发声,大概也是希望这场争论能带来一些改变吧。至少现在大家知道了,配音工作者们在社交网络上积极运营自己的账号,不过是在努力揽活儿罢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大可放心大胆地联系他们,一切都好商量。
本文围绕《米塔》中配争议展开,阐述了国内配音行业的现状,包括从业者面临的困境、玩家对中配的态度以及厂商的应对等多方面内容。揭示了行业内存在的误解、配音演员的生存艰难以及行业发展的复杂性,最后提到从业者积极发声期待改变的现状。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