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市场中分红险演示利率将被“限高”这一事件展开。先介绍了境外理财市场外币理财高收益的情况,引出香港分红险产品的相关话题。然后阐述香港保监局将对港元保单和非港元保单的演示利率设限的消息,分析设限的原因包括防止过度进取的投资回报假设、直击销售乱象等。同时,通过业内人士的观点对比内地和香港分红险产品的收益结构等差异。最后探讨这一举措对跨境资产配置的影响以及对内地客户投保观念的影响等。
在境外理财领域,外币无风险存款近年来凭借高收益在境外理财市场风生水起。像美元、英镑、港币等货币的存款收益常常能达到6%以上,这一高收益现象使得内地民众纷纷将目光投向它们,趋之若鹜。这种高收益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中国香港市场的分红险产品。近期,香港保监局相关人士透露消息,从7月1日起,香港保险市场的分红险演示利率可能会被“限高”。其中,港元保单演示利率上限被设定为6%,非港元保单的上限则锁定为6.5%。这一调整目的明确,旨在防止市场中出现过度乐观的投资回报假设,并且直击内地游客赴港投保热潮中的销售乱象,这将在港险市场引发一场围绕“预期管理”的攻防战。上海一家外资寿险公司渠道部负责人陈雯(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和内地分红险产品类似,海外保险产品中的分红类产品也有保底收益和演示收益两项。内地分红险的保底收益与存款利率挂钩,自去年10月1日起设定为2.0%,而演示收益基本不会高于4.5%;香港保单的保底收益通常较低,但是近两年演示收益常常达到7%以上。对比之下,境外保险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境外保险公司能给出这样的收益率,是因为境外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很高,这也是内地居民对香港保单始终热情高涨的原因。”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长期业务)吕愈国对外宣称,香港保监局将在7月1日对非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设定6.5%上限,对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设定6%上限,并且计划每年更新一次。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解释下半年对两类分红险保单预定利率设限的原因时提到:“内地近年下调利率,内地访客来香港购买多元货币分红保单激增,2024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占全港人寿险新单保费的27%,内地之外的非香港居民保费占比达到37%。加强监管不仅是为了维持市场可持续发展,内地的监管机构也希望香港保监局配合处理不良销售问题,因为内地客户不熟悉香港保险产品,如果投保时他们获得不正确的信息,未来回报达不到期望,最终内地客户会向内地监管部门寻求帮助。”有香港家族办公室在内地的业务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措施。上海从事海外家办业务的资深销售经理谢明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所谓演示利率,即保险公司在销售时向客户展示的可能收益水平,与实际收益并不同。香港保监局就若干与销售分红保单有关的监管要求进行业内咨询,当中包括研究为利率说明的利息率设立上限,以防止市场上出现过度进取的投资回报假设。对比内地分红保险产品,香港分红险产品的收益虽然同样由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构成,但差异在于,香港分红险保证部分的收益率较低,通常不超过1%,但非保证部分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较高。”谢明还表示:“从近年来香港分红险产品的演示收益数据来看,2023年主要集中在6% - 7%区间,2024年开始,一度呈现走高趋势,部分达到7.2% - 7.3%,当前头部机构主力产品预期收益主要集中在7.12% - 7.19%。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保证回报偏低而非保证回报(预期回报)偏高的情况,有分红险以高预期吸揽客户,但最后实现的收益率有落差,因此诱发客诉。”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分析认为,对应投资端,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设定是具有防御性或者预见性的下调。他指出:“从香港分红险的具体情况来看,多家保险机构承诺将不少于9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这种分配机制强调保单持有人优先原则,但也意味着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直接挂钩,受市场波动影响明显。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利率波动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资本市场的长期回报预期趋于保守。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高度依赖全球化配置,设定演示利率上限,或反映了监管对长期投资回报的审慎预判。”那么,此前香港分红险产品是否达到各家保险公司发布的预期收益呢?《华夏时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的一份对头部10家香港保险公司254款产品的统计显示,在高演示利率的背景下,有约四成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未达100%。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香港分红险都能达到6%甚至更高的预期收益。香港保险代理人陈星瑜对记者坦言:“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说,之前演示利率较高,易让消费者对收益有过高期待,万一实际收益达不到,易产生纠纷,设定演示利率上限,使消费者预期更加合理。但是由于内地和香港分红险产品的收益率差距太大,另外在高额转介绍费的吸引下,内地的无牌代理人违规宣传、推荐香港保险,也牵连出不少潜在风险,如法律风险、汇率风险、退保损失风险等。”陈星瑜还透露,目前已有多家保险中介机构内部下发关于严禁宣传和推荐香港保险的通知。他还表示:“近日又有机构重申相关规定,强调要求内部人员排查各自媒体、朋友圈中是否有涉及港险或海外保险的宣传与销售。一经发现,将依照监管要求与公司制度严肃处理。尽管监管设定演示利率上限,但落实性有待考量,企业能否做到承诺给客户的回报,要看企业自身的投资及公司实力,监管不会进行太多干预。但整体来说,这一动作有利于内地客户重构评估框架,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到保险公司实际投资能力、分红实现率及资产负债匹配度方面,而非简单比较演示利率数值,从而实现理性预期。”而在谢明看来,即使香港保监部门对于港币和非港币分红险预定收益设限还未真正开展,但这一消息短期还会引发投保热情升温,在半年内形成购买小高峰。谢明还表示:“香港保单的热销与否,与国内和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紧密相关。就购买香港保单的客户群像分析,普通内地工薪阶层和白领人群投保占比并不高。即使像我们做家办的,也是针对真正的高净值人群,不会向普通人推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长期来说,香港保险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对高净值人群仍具有吸引力,他们相对更看重资产配置和风险隔离,对演示利率的调整不会太敏感。而从购买年限来说,很多香港保险在5年以内拿钱都是有损失的,所以有客户放不到5年就想提取的还是不建议购买,另外追求短期收益的也不建议购买。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今年会走出真正的慢牛长牛行情,相信香港保单预定收益率的调整也不会引起内地客户太多的反应。”
香港保险市场分红险演示利率将被“限高”,这一举措源于多种原因,包括防止过度进取的投资回报假设、解决内地游客投保的销售乱象等。内地和香港分红险产品在收益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一限高举措可能会影响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投保热情,短期可能会引发小高峰,但长期对高净值人群影响不大。同时这一举措有助于内地客户更理性地看待香港保险,关注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只看演示利率。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