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代表廖志仁向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化深港澳跨境医疗合作的建议,阐述随着大湾区建设推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跨境医疗需求增长,深圳具备发展跨境医疗的良好基础,然后详细介绍了廖志仁提出的包括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监管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建议内容。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居民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跨境医疗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深圳市人大代表廖志仁在这样的背景下,向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递交了一份意义非凡的《关于深化深港澳跨境医疗合作的建议》。廖志仁身兼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深圳华侨医院董事长等多重身份。早在2000年5月,他就创办了深圳华侨医院。这家医院在医疗专科方面成绩斐然,例如手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是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联盟华南地区副主委单位。廖志仁表示,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地理位置、医疗资源以及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这无疑为发展跨境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化跨境医疗合作,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这么简单,更是一项关系到湾区居民生活便利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推动深圳迈向国际医疗高地的战略机遇。为了推动深港澳跨境医疗合作进一步发展,廖志仁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政策支持与创新方面,他建议放宽跨境医疗服务的准入限制,简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跨境执业的审批程序。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跨境医保衔接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参与跨境医疗保障。关于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他提出搭建深圳市跨境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并且要加强与港澳地区医疗机构的合作,构建跨境医疗协作网络,达成医疗信息共享以及双向转诊。此外,要增加香港长者医疗券服务机构的数量,加强跨境医疗配套服务建设,着重培养专业的翻译、陪诊和保险理赔人才。在强化监管合作方面,要建立健全跨境医疗监管协调机制,加强与港澳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跨境医疗服务标准和监管规范。还要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构建跨境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要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规范跨境药品流通渠道,保障用药安全,简化港澳药械通的审批程序。最后在强化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要加强跨境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医疗人才。鼓励深圳医疗机构与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强跨境医疗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本文总结了深圳市人大代表廖志仁提出深化深港澳跨境医疗合作的建议,从深圳的优势出发,阐述了跨境医疗合作的意义,并详细说明了他在政策、服务体系、监管、人才等多方面的建议内容,这些建议有助于推动深港澳跨境医疗合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升深圳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影响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