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总工会联合高新区人才集团打造的数字化“零工客栈”投入运营的相关情况。包括其所在位置、运营模式、功能作用、服务模式以及运营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这一举措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积极意义。
在河南省郑州高新区,有一项意义非凡的就业服务新举措。2月21日,由高新区总工会联合高新区人才集团精心打造的数字化“零工客栈”正式投入运营。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就业服务平台,它可是郑州市首个由工会主导打造的政企社协同就业服务平台呢。
“零工客栈”坐落在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这里的企业入驻情况相当可观,多达700余家,就业人员数量也达到了1万余人。从周边的社区和大学生情况来看,园区半径3公里内就有4个社区,居民数量将近3万;半径5公里内则有近20万大学生。这个“零工客栈”充分利用高新区的人才技术优势,构建起了独特的“四维协同”运营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工会承担着统筹协调的重要任务,高新人才集团负责专业运营,产业园区进行定向推送,社区网格则能精准触达就业人员。它以“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对接、全链条保障”为核心定位,构建起了“郑高人才生态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服务对象非常广泛,不仅仅是灵活就业群体,中高端人才、应届毕业生以及其他就业群体都能从中受益。
“零工客栈”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方式,精心打造了一个涵盖“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政策解读、权益保障、工会驿站服务”六大核心功能的“3公里就业生态圈”。这一生态圈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有效地化解了待就业群体“找活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经过调查发现,近年来郑州的灵活招聘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零工群体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庞大。针对这一情况,“零工客栈”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三个端口 五类客户”的“135”精准化分层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1个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同时开放企业、人才和后台管理3个端口,为转岗待岗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等5类客户提供服务。并且还创新设计了“就业服务积分制”,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技能培训、职业认证等增值服务,这样就形成了“就业—提升—再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零工就业从临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型。
从统计数据来看,“零工客栈”在试运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成果显著。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了130余家,注册人数有3828人,有效访问人次更是多达3.9万余人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零工客栈”除了依托工会驿站、党工共建阵地建设具备就业服务功能之外,还拥有工会驿站功能。这就意味着它能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提供手机充电、医疗急救等贴心的暖心服务。而且同步上线的“云端客栈”小程序,让政策查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都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
郑州高新区总计划以“零工客栈”为核心枢纽,构建起“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权益维护”全链条服务闭环。同时,将零工客栈的“135”服务模式与工会端三级账号管理体系相结合,探索引入优质社会力量,撬动更多资源投入到就业服务当中,让“零工客栈”成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履行维权服务职能的全新载体。
本文总结了郑州高新区“零工客栈”的投入运营情况,包括其运营模式、服务功能、服务模式、运营成果等。“零工客栈”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服务创新平台,未来还将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