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以及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首先提到2024年济南市在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方面的成果,包括政策体系的构建和所获得的荣誉等,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有一定进展。接着重点阐述了2025年济南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123”思路,详细介绍了每个数字背后包含的具体行动内容。
2月26日,记者于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得知,2024年时,济南市全力聚焦全面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济南市十分注重顶层设计,并且积极进行政策供给,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济南市构建起了一个以《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引领的政策体系,并且在软件名城、人工智能、工赋泉城、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制定了10余项政策文件来提供支撑,这样的政策体系实现了“三化协同”。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在各类荣誉奖励、试点示范以及资质认定方面收获颇丰,共计荣获26类(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省都处于前列位置。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工作上,济南市出台并实施了《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显著,新增省级产业大脑、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工赋百景”项目的总数达到了77个,而且累计为600多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这无疑大大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
那么,到了2025年,济南市要如何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行革新并且实现重塑发展呢?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耿汝年表示:“我们的工作举措可以用‘123’思路来概括。”首先来说这个“1”,济南市会以《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4 - 2027年)》这一文件为关键的抓手,依据此文件来制定任务书和路线图,大力推进5大重点任务,从而确保在2025年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覆盖率能够达到80%,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以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超过70%、90%。
再来看“2”,济南市将深化“工赋泉城”和“AI泉城赋能”这两大专项行动。在“工赋泉城”方面,主要包含3个子行动。第一个子行动是“精准识别”,济南市会编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个体系精准地量化识别平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进而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措施;第二个子行动是“完善体系”,即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引导企业以及产业园区接入节点并且使用标识,从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数据互通以及信息共享;第三个子行动是“强化能力”,济南市将强化8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针对重点行业以及典型场景,开发出适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在“AI泉城赋能”方面,同样包含3个子行动。第一个子行动是“建体系”,济南市会努力构建起“高算力、大模型、强应用”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并且推动54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的建设;第二个子行动是“强供给”,济南市会加大力度突破发展大模型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济南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大模型产品;第三个子行动是“拓应用”,济南市将面向制造、医疗、教育、能源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精准对接工作,拓展应用来为这些行业赋能。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动这3个行动,济南市努力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走在前列。
最后是“3”,济南市将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在“点”这个层次上,济南市会发挥“标杆企业”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力求新增“晨星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赋百景”等项目70个以上。在“线”这个层次上,济南市将聚焦九大重点行业推动“链式转型”,率先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冶金钢铁这3个行业,加大力度推进食品产业、纺织服装、建材、化工和新材料这4个行业,深入推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这2个行业,针对每个行业制定“一业一策”来细化转型的实施路径,并且新培育2个产业大脑。在“面”这个层次上,济南市将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加大政策宣讲、场景推介、供需对接的力度,在全年为500家以上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并且新培育2家工业互联网园区,这样就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从点汇聚成线,再由线汇聚成面。
本文总结了济南市2024年在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方面的成果,重点阐述了2025年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123”思路,涵盖以一个文件为抓手的任务推进、两大专项行动的深化、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推动转型等内容,展示了济南市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规划和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