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胡英华的团圆故事。在元宵佳节,胡英华在众多亲朋的簇拥下,与8个兄弟姐妹一同品尝汤圆,共享团圆饭,而这一等就是65年。胡英华从内蒙古通辽赶到江苏宜兴,与失散已久的家人团聚,展现出了一段充满温情与感动的家族团圆故事。
在一众亲朋好友的环绕下,胡英华和他的8个兄弟姐妹一同品尝着汤圆,欢快地共度元宵佳节。这个充满浓浓温情的元宵团圆饭,他们已经翘首以盼了65个春夏秋冬。就在2月12日这一天,“国家的孩子”胡英华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千里迢迢地赶赴江苏省宜兴市,只为了与失散了半个多世纪的兄弟姐妹团聚,一起诉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思念与牵挂。2月12日的清晨,江苏省宜兴市张勤荣的家门口就被亲朋好友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口中不断念叨着“等亲人回家!”,眼睛不住地朝着街道的方向张望,那迫切的神情仿佛能穿透街道尽头的晨雾,看到即将归来的亲人。65岁的胡英华,当他远远地瞧见列队迎接自己的亲人时,心中那压抑已久的激动情绪瞬间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泪水夺眶而出,他迫不及待地与亲人们紧紧相拥。在团圆饭的现场,家族中的一位年轻后生满怀深情地唱起了内蒙古歌曲《鸿雁》,胡英华也用蒙古语一同和唱,那悠扬的歌声仿佛带着所有人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与亲情的坚韧,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动容。“离别了65年,相隔足足3000里,亲人终于回家了。”张勤荣激动地诉说着。据他讲述,当年因为家中生活实在是困难重重,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刚刚出生不久的五弟胡英华送到了上海市孤儿院。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胡英华同其他3000多名孤儿一样,从南方来到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他得到了当地群众无微不至的抚养与关爱,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民族团结的佳话。胡英华感慨地说:“我的人生是幸福美满的,养父母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在他的记忆中,养父母对他百般呵护、疼爱有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开朗乐观的性格。胡英华的养父胡明朗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保安嘎查保安学校的创始人,他的养母洪光还曾经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胡英华长大成人之后,就在保安学校任教,这一教就是漫长的42年。在养父母相继离世之后,胡英华心中那种想要知道自己人生来处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就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难以熄灭。最终,他如愿以偿。胡英华认认真真地一笔一划地在族谱上补上了自己的名字,巧合的是,他在张家本名的尾字也是“华”。胡英华满怀着深情说道:“我以身为中华儿女而深感自豪。”(记者刘懿德、贺书琛)
文章围绕“国家的孩子”胡英华的团圆故事展开,从元宵佳节的团圆饭入手,讲述了他与失散65年的亲人团聚的经过,穿插介绍了他被送到内蒙古的原因、在内蒙古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养父母情况等,体现了亲情的珍贵以及民族团结的深厚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