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成都30所中小学即将开启机器人授课,引发热议,但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消息不属实。同时还分析了网传视频画面的来源,以及介绍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工作的真正内涵等情况。
近日,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成都30所中小学即将开启机器人授课”,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网民们的热烈讨论。消息中提到“人工智能 教学”,还发出疑问:未来的课堂难道不再需要真人老师上课了吗?然而,在2月21日,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明确指出,这个消息是不真实的。
记者发现,网传视频中的机器人授课画面,和2月17日“直播绵阳”发布的“绵阳造机器人主讲开学第一课”的视频内容是一样的。在原视频里,机器人出现在课堂上只是为了参与“开学第一课”相关的展示活动,并不是日常的教学活动。
在该自媒体账号发布的视频中,提到了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一则“关于遴选中小学‘人工智能 教学’试点校的通知”。经过查询,成都市教育局确实发布了这个通知,并且在2月20日,该局再次发布了首批开展“人工智能 教学”试点的35所中小学名单。
依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成都市在开展“人工智能 教学”试点的学校中,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场景,探索“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育、以智助评、以智助研”的实践路径,从而增进教与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公告里提到的遴选出的中小学申报的“人工智能 教学”应用场景,涵盖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遴选中小学“人工智能 教学”试点校的通知》发布的全部应用场景集,像教师备课、课堂管理、作业管理、答疑辅导、试题命制、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这里面并没有提到机器人教学。
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知记者,网络上流传的“成都市30所学校将开展机器人教学”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成都市教育局正在开展遴选中小学“人工智能 教学”试点校的工作,目的是探索“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育、以智助评、以智助研”的实践路径,增进教与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这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机器人教学”,更不是“机器人代替老师教学”。
本文总结了关于成都中小学机器人授课传闻的相关情况,先是介绍了传闻的出现,然后通过调查发现传闻中的视频画面来源存在误解,接着阐述了成都市教育局“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工作的真正内容,最后由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证实传闻不实,强调不能将试点工作错误理解为机器人代替老师教学。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