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等3人在物业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断缴养老保险而解除劳动合同后索要经济补偿金的遭遇。法院判决物业公司支付10万余元补偿金,但公司未履行。在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3人向黔江区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检察院通过调查核实物业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建议法院恢复执行,最终在检察院的推动下促成双方和解并兑现补偿金的事件。
据报道(记者张博 通讯员陈艳琳 张鸿杰),“两年了,我们终于拿到了这笔补偿金……”近期,老刘等3人在收到10万余元的经济补偿金后,特意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向检察官表达感激之情。
时间回溯到2015 - 2021年,老刘等3人就职于某物业公司。在劳动关系存在期间,该物业公司频繁出现断缴员工养老保险的情况。基于此,3人先后与这家物业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然而,双方却在公司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争议。于是,老刘等3人将该物业公司起诉至法院。2022年4月,法院做出判决,要求该物业公司支付老刘等3人经济补偿金,数额共计10万余元。但令人失望的是,该公司却迟迟不肯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无奈之下,老刘等人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公司方面长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2024年1月,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程序。至此,整个案件陷入了僵局,似乎陷入了一种毫无头绪的状态。
同年5月,老刘等3人来到黔江区检察院,向检察院详细说明了情况,并向该院申请执行监督。检察院在审查了相关材料之后,决定立案审查。
想要办理好这个案件,核实物业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无疑是关键所在。检察官们为此调取并仔细分析了该物业公司多达上千条的银行流水明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B公司与该物业公司的账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集的资金往来。原来,该物业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协议,委托B公司代收物业费。
“以前物业费都是直接打到物业公司的账户上的,但在2022年底,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告知我们商户,他们更换了收款账户。”顺着这条线索,检察官们走访了多家由该物业公司管理的商铺。经过调查发现,物业公司并没有按照法院的要求,将收取的商铺物业费打入法院的执行账户,而是把这些费用全部打到了B公司的账户上。
“经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实际上是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建议恢复执行程序。”检察官马上与该区的法院执行法官进行了沟通。在检察院向法院制发恢复执行检察建议后,2024年9月20日,法院采纳了检察建议并且恢复了执行。
2024年10月,黔江区检察院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老刘等3人和某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促成了双方达成和解,并且督促被执行企业尽快兑现经济补偿金。
本文主要阐述了老刘等3人索要经济补偿金的曲折历程,法院判决后执行遇阻,检察院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可执行财产,推动案件恢复执行,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兑现补偿金,体现了检察院在维护群众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