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局长面对面”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市级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进行“零距离”对话。文中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如围绕国漫机遇吸引影视人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组织发展难题等方面的交流探讨,展现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月24日,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局长面对面”活动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在这个活动中,有22个市级部门负责人列席会场,他们将与政协委员开展一场“零距离”的对话,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交流互动。
如何借助国漫机遇吸引全球影视人才?这是一个重要话题。
政协委员彭肖肖刚坐下就开门见山,提出“《哪吒》热效应后,发改委是否有相关产业布局?成都如何借势国漫机遇吸引全球影视人才?”市政府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锋君作出回应。他表示,成都正在依托游戏、软件产业优势,联动文旅产业链专班谋划布局。他提到,《哪吒》的文创衍生品供不应求,但部分生产环节还未落地成都。他认为,不仅要关注现象,更要深挖背后的经济价值,推动本土产业链完善。目前已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并且呼吁企业建言献策,毕竟“政企联动才能最大化释放产业潜力”。
针对彭肖肖提出的“一些刚回国的‘海归’企业家不熟悉政策,如何加强政企对接?”的问题,王锋君介绍说,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设有专项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每日都会组织企业需求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该中心聚焦企业的直接诉求、问题及建议,搭建政企交流的桥梁,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他还提到“海归群体若有特殊需求,中心还可以定制服务,按需对接”。
彭肖肖听到后当即表态,“我们将组织‘海归’企业家主动融入,参与政企面对面活动。”王锋君也很高兴地表示,“中心可免费提供场地,全力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怎样才能转化落地“生金”?解决信息差是关键“加速器”。
在“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活动现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刚结束一场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面对面”咨询。现场有不少委员带着问题或建议在市科技局位置前排队等待咨询,来自经济界别的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奔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晓静就是其中一员。何晓静提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创新需求,如何才能打通校企合作间的‘最后一公里’,让高校成果在市场环境下成功转化?”
丁小斌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并列出一组数据。他说,他们正在从搭建对接平台、建设孵化载体、构建中试平台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金融创新等方面,设计制定新一轮校地合作的相关支持政策,目的是让高校科技成果在愿意转、转得好的同时,还要打通企业和高校间关于创新转化方面的信息差。截至目前,成都推动域外高校院所孵化成果转化公司近400家;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行动、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400余场,累计签约项目200余个,引进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16个。他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科技创新需求和成果转化需求之间的信息差,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生金”。
行业组织发展难题要如何解决?
在市民政局咨询点位,市政协委员唐岚与市民政局局长王宏斌面对面交流,一场针对行业组织发展的务实对话就这样展开了。唐岚率先打开话匣子,他说“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背景下,行业组织作用重大。像我们成都市国际时尚联合会,一直努力打造成都国际时尚周,吸引时尚企业和人才,但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希望民政局能对这类聚集时尚年轻力的行业组织多些支持。”
王宏斌当即表示,“一直以来,市民政局鼓励行业组织创新,设立发展基金并定期发布项目。还会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协调主管部门分派任务,助力行业组织发展。在社会组织评级方面,我们会进一步优化创新评审制度,目前具体方案还在研讨中。”
文章详细报道了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委员·局长面对面”活动,通过不同委员与局长的对话内容,涵盖了国漫产业发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的话题,展现了成都在不同领域积极探索发展路径、解决现存问题的积极态度,也体现出这种对话交流机制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