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蒲松龄在《绰然堂会食赋并序》中对弟子吃相的描写,阐述吃相不仅反映用餐时的状态,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内涵。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其《绰然堂会食赋并序》里,以诙谐且生动的文笔,把弟子们一同进餐时那种熙熙攘攘又杂乱无章的场景勾勒了出来。
其中有一段文字对弟子们的吃相进行了描绘:“或有求而弗得,颜暴变而声怆!或眼明而手疾,叠大卷兮如梁。赤手搏肉,饼破流汤;唇膏欲滴,喙晕生光。”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画面。有些弟子呢,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脸色瞬间就变得难看,声音里都透着沮丧。而另一些弟子则是眼疾手快,把食物堆得像房梁一样高。还有的直接用手抓肉,肉饼破了汤汁流出来,嘴上满是油腻,嘴唇油光发亮。
就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弟子们用餐时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各种各样的吃相,其实隐隐约约能让我们看出弟子们的性格以及做事的风格。有时候啊,真正能让我们看透一个人的,并非是他的面相,恰恰是他的吃相。
“吃相难看”这个词,除了表面上说的用餐时的仪态不佳之外,还能被延伸为一个人在做事情、追逐利益的时候,毫无顾忌、不择手段,行为十分粗鲁。就像导演程耳说的那样:“欲望无休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
吃相好看,这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是一种性格特征的外露,更是一种在生活中难能可贵的态度。它在默默地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得真实自在。在进食的时候要有规律,做事要有分寸,做人也要体面大方。一个能够与生活优雅相处的人,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本文总结了蒲松龄笔下的吃相描写,引出吃相不仅是用餐的表象,更是反映人格修养和生活态度的重要方面,提醒人们要注重吃相,保持良好的修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