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在中国浙江舟山的发展历程,包括从第一代机组到第四代机组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对其发展意义的阐述。还提到中国海洋能资源储量丰富但在规模化利用和创新引领方面仍有发展空间,同时介绍了相关政策规划,如到2030年的装机规模目标等内容。
2月24日,北京消息。标题为“中国海洋能发电:梦想已点亮现实”。记者阮煜琳报道。
在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利用波浪能为海上设备供电这种技术已经成为现实,并且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也在稳定运行之中。这意味着中国在海洋能发电技术领域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正在朝着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方向大步迈进,努力踏上产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海洋能发电技术可谓进步神速。
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乡,有一座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它可是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呢。追溯到2016年,LHD潮流能发电站的第一代机组“侨联号”成功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这是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时光流转,到了2022年4月,LHD的第四代兆瓦级“奋进号”机组也正式并网运行了。
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陈历,日前在电站现场对记者介绍说:“这可是中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截至目前,LHD海洋潮流能电站已经连续运行超过91个月了,其连续稳定运行的时长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陈历还提到:“第四代‘奋进号’机组投入运行之后,潮流能发电成本大幅下降,这极大地推动了潮流能发电的产业化进程。”
这里展示的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牵头承担的“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示范泊位潮流能发电机组(资料图,记者阮煜琳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定华表示,中国的海洋能资源相当丰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从建设海洋强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以及创新引领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着眼于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目标: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不断丰富拓展海洋能的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高效、稳定且经济的海洋能技术装备产品,培育出一批技术研发能力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企业。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2月24日对记者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探索海洋能在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应用。
规模化是促使海洋能开发成本下降的最有效途径。陈历表示:“预计研发到第七代LHD机组下海时,潮流能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3元人民币/千瓦时。”到那时,这个项目将会为人类增添一种由中国自主原始研发的廉价海洋清洁能源。
本文总结了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成果,如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的发展情况,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机组的进展。同时也指出中国海洋能虽资源丰富但在规模化和创新引领方面还有发展空间,并且介绍了相关的政策规划目标,包括到2030年的装机规模等,还提及海洋能开发成本下降的有效路径是规模化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