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传承六百年的非遗魅力 探秘青海鲁沙尔高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火神庙的鲁沙尔高跷队在春节前最后一次排练的情况。介绍了鲁沙尔高跷的历史、特色、地位等,如它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具有高、悬、巧、奇的特点,是青海地区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且跷身全国最高,还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同时提到了高跷演出时的热闹场景以及近年更加“出圈”的情况,最后强调了湟中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到高跷表演中传承这一非遗文化。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火神庙里,鲁沙尔高跷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排练。从腊月初一到当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这期间,队员们热情高涨,报名参与的人数众多,排练成果相当不错。鲁沙尔镇高跷协会会长李玉龙站在台阶上,看着正在排练的队形,他满心期待地说道:“大家今年的积极性特别高,报名的人不少,排练效果也很好。”随着社火音乐那富有节奏的鼓点响起,队员们纷纷舞动起来。

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传承六百年的非遗魅力 探秘青海鲁沙尔高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年轻人们也纷纷加入到社火高跷的排练之中。这一场景被人民网记者甘海琼记录了下来。鲁沙尔高跷可是大有来头,“青海高跷看湟中,湟中高跷看鲁沙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年间,当时高跷从中原地区传入湟中地区,鲁沙尔便成为青海地区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它的高跷有着独特之处,不仅高度在全国名列前茅,还具有高、悬、巧、奇的特点。在2008年,鲁沙尔镇被赋予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的称号;到了2013年,鲁沙尔高跷更是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玉龙会长提到此事时,脸上满是自豪:“这可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啊!”

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传承六百年的非遗魅力 探秘青海鲁沙尔高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每年的正月十二、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都是鲁沙尔高跷演出的日子。到了那个时候,市民和游客们都会聚集在鲁沙尔街道,一同观看这项传承了六百多年的非遗社火表演。演员们随着鼓点的节奏一路前行,观众们就会跟着社火队一路追随。还有些群众早早地就在下一个演出地点围成圈,翘首以盼社火队的到来。社火队所到之处,那可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近年来,鲁沙尔高跷因为自身的诸多优势而更加“出圈”。它的跷身很高,演员数量众多,表演生动形象,变化丰富多样,节奏鲜明,韵律高昂。在表演角色方面,演员的角色丰富多样,比较固定的有老牛角和王妈,后面还会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中的人物以及戏曲人物等。由于跷身高,演出路线复杂,年轻的小伙子们就成为了高跷表演的主力军。

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传承六百年的非遗魅力 探秘青海鲁沙尔高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今年高跷报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80个,年龄跨度从三十多岁到五六岁都有,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李玉龙会长介绍道。放假的学生们,还有在外打拼归乡的年轻人,都纷纷回来积极加入到表演队伍当中。就像7岁的张杰小朋友,在爸爸的帮助下,他尝试踩上更高的跷子,他开心地说:“我爷爷和爸爸都会踩高跷,是他们教我的,今年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表演了。”

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传承六百年的非遗魅力 探秘青海鲁沙尔高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小朋友们在高跷排练场观看学习,这也是一种传承的体现。非遗技艺的传承,往往需要多年的积累以及口传心授。如今,湟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长辈们的熏陶下,逐渐加入到社火高跷队当中。他们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在增进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满心期待着在今年的春节,鲁沙尔高跷能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文章围绕青海省湟中区鲁沙尔镇的高跷队展开,从春节前的排练说起,介绍了鲁沙尔高跷的历史、特色、演出的热闹场景以及演员情况,强调其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重点讲述了鲁沙尔高跷的传承现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并且期待其在春节的精彩表现。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77.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