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速空间在成立500天左右的时间里的发展成果以及其在大模型产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的“模速空间”专场说起,展示了其在短时间内搭建大型AI体验区的成果,还介绍了它发布的新定位。阐述了它的发展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的关系,以及运营团队的特质,包括“速度”与“专业度”。并从因时而生、因地制宜、放眼全球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模速空间在建设、招商、服务企业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刚落幕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有一场为期三天的“模速空间”专场,它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构建起一个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沉浸式AI体验区。在这个体验区里,有超百个AI“黑科技”产品和应用现场展示,并且与超万名开发者、参观者进行互动。这些成果,都是由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模速空间”团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这一过程涵盖了策划、招商、资源调度、宣传以及现场运营等全链路的工作。“模速空间”可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在2月21日,它发布了全新的定位——“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与2023年9月模速空间揭牌时公布的建设目标“力争代表上海乃至国家赢取全球科技战略竞争主动权”相比,这个新目标的雄心更加清晰明确。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的发展态势以及领先优势紧密相连。与此同时,这个目标的进阶也是模速空间启用500多天来建设成果的一个有力印证。就是这样一个只有26人的运营团队,成员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却在500天的时间里吸引了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成功落地,并且将价值1.3亿元的算力补贴实实在在地送到了企业手中。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模速空间运营团队具有“速度”和“专业度”这两大特质,这在建设筹备阶段就有所体现。2022年末,ChatGPT4.0问世,这使得全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上海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人工智能也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而徐汇又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全力推进大模型产业建设,尤其是汇聚算法、算力这两大核心能力,徐汇责无旁贷。模速空间顺应时代需求而诞生,2023年8月开始建设,选址在西岸传媒港,把紧邻黄浦江最好的办公场地留给了创新者。从“毛坯房”开始,在建设者们的努力协作下,仅仅用了38天就把1.3万平方米的楼宇空间变成了开发者们可以“拎包入住”的高品质产业载体。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韵说道:“我们看过徐汇滨江的朝霞,感受过龙台路的雨夜,项目经理就算生病手术住院,也时刻关心建设进度,远程调度协调。每个人都希望这个承载着沉甸甸产业希望的空间能尽快投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办公空间更符合大模型企业的开发需求,模速空间团队多方协调,打破楼板荷载的限制,把大模型企业极为重视的机房设备引入传媒港地下空间,确保了企业研发进度能够“24小时全速在线”。在更核心的企业招引环节,它与载体建设同步进行。在市区两级联动机制的推动下,模速空间运营团队根据徐汇区梳理出的区域大模型产业图谱,在分析近200家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的运营模式、痛点瓶颈、生态系企业之后,第一时间在全国开展招商工作。他们希望把有潜力的大模型初创团队和成熟企业新的大模型版块引入模速空间,为产业发展增添力量。张韵还说:“很多同事简单收拾行囊就立刻出发,在路上就联系沟通企业,到了当地马上展开洽谈,正在休婚假的同事也主动要求加入产业招引队伍,大家都充满热情。”2023年9月,模速空间揭牌的时候,已经有21家企业正式入驻;揭牌100天后,入驻企业的数量就增加到50多家。在首批入驻企业衔远科技的合伙人宁宁看来,衔远科技是一家消费大模型领域的企业,最初是冲着上海尤其是徐汇区丰富的商业应用场景而来。但入驻模速空间后,企业很快发现,上海所有关于生成式AI的配套政策、要素供给,都能通过模速空间获取,而且不管找模速空间里的谁,都能迅速理解企业的诉求。这与模速空间运营团队的人员构成息息相关。26名成员分布在4个前台部门和2个后台支持部门。其中,紧密联系大模型产业的前台部门包括活动品宣、招商管理、生态市场和数字创新等4个门类,还包含企业出海服务平台,为入驻的200多家创新企业协调算力调度、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等各类需求。目前,这个团队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超过七成。为了更好地实现“年轻人服务年轻企业”,去年,模速空间生态社区党委正式成立,在凝聚青年创业者的同时,还获得了上海市级高质量孵化器、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人工智能领域首个“上海品牌”等荣誉。作为今年上海新一批5家市级高质量孵化器之一,模速空间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引育、孵育、选育”的孵化器定位。然而,一个年轻的孵化器要如何驾驭瞬息万变的大模型产业呢?运营团队的招商能力和服务能力缺一不可。截至今年2月,模速空间已经建设了6万平方米的载体,最新的五期办公空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期空间的前台入口不仅具备接待功能,还是收集企业诉求和问题的窗口。小到办公室设备故障,大到企业的模型备案需求,都可以放心提交,因为很快就会有人来处理。上海潮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林璐表示:“放眼全国,能直接为企业提供备案辅导的大模型生态社区少之又少,模速空间是第一家。”潮宿智能科技从事酒旅大模型研发,企业生意越大,合规需求就越高。而模速空间创建之初就具备的备案培训功能,对企业来说就像及时雨。模速空间以“金牌店小二”的心态来服务企业,为入驻团队提供专业的“管家式”服务。其中,“1对1跟踪走访+政策申报辅导+靶向资源匹配”服务推出一年来,已经辅导入驻企业申报市区产业政策近百家次,申报金额超亿元。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说:“模速空间周边围绕着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阿里、腾讯、商汤科技、央视、宝马等各行业的头部资源,要让大院大所、顶尖企业、超级平台这三股创新势能助力大模型企业发展。”在步行可达的距离内,利用近水楼台的先发优势,为大模型初创企业找到好资源、为垂类应用企业找到好场景,这正是模速空间团队的使命。2023年10月,记者采访模速空间负责人时,对方曾表示“空间建设、要素聚合、人气集聚”是当时的三大挑战。这让人联想到1公里外的“前辈”西岸智塔,它也是从无到有地集聚顶尖AI机构和企业,从有到优成为如今的“垂直硅谷”。要成为比“前辈”更具爆发力的产业地标,一方面依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重大产业盛会,另一方面就要依靠资源要素的充分调度。聚焦能源大模型的企业达卯智能在模速空间A区办公,公司CEO秦岳介绍,在模速空间的牵线搭桥下,企业在徐汇区发改委、区新工办等部门的支持下与徐汇西岸集团合作,开展能源大模型项目咨询、大模型部署与生成式AI虚拟电厂应用等示范项目,正式加入徐汇区能源大模型垂类示范应用场景的建设。而开放的应用场景,正是大模型企业最需要的。2月21日,在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发布的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模速空间算力生态超市”,牵头方之一的“无问芯穹”是最早入驻模速空间的企业,如今已经与上海仪电和模速空间共同建设这个旨在破解大模型企业算力瓶颈的重要平台。无问芯穹公共事务副总裁陈颖用“手把手,肩并肩,心连心”这9个字概括企业入驻模速空间后的感受。看似这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评价,但背后却是企业真诚的感谢。陈颖说:“注册阶段,模速空间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将企业落地上海;公司发展阶段,模速空间和市网信办指导我们顺利完成了重磅产品‘无穹天权大模型’的备案;企业壮大阶段,模速空间构建的‘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对我们从事大模型中间层的企业来说如鱼得水。”迈向新征程,身负打造“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孵化器”新目标的模速空间,见证了短短一年内大模型产业焦点从自然语言向多模态的转变,也将迎接更多的产业新挑战和新爆点。杨晶晶表示:“我们的团队会持续开展深入的行业研究,与行业发展的速度赛跑,也欢迎在大模型领域摸爬滚打的创业者、开发者加入我们。”
本文总结了模速空间在成立500天左右的成果,包括吸引企业入驻、推动模型备案、提供算力补贴等。阐述了其发展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系,详细讲述了其运营团队的特质。从因时而生、因地制宜、放眼全球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模速空间在建设、招商、服务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成绩,体现了它在大模型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以及在未来面对新挑战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