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时广西贺州的文旅产业相关情况,包括“00后”店主的民族服装租赁店营业额提升、年轻人回乡创业,以及当地特色的文旅活动、文化体验店等内容,还介绍了贺州的自然景观优势和在文旅融合发展下的成果。
中新网贺州1月25日电(何沈扬 陈荣廷),“春节就快到啦,最近日营业额涨了不少呢,能有600元左右,好多游客都提前预约了春节期间的订单。”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民族服装租赁店的店主卢盛辉,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卢盛辉是一名“00后”。他提到,临近春节,店里的生意变得忙碌起来,来询问订单、租赁服装的顾客是接连不断。为了迎接新春佳节,他还专门购置了将近30套大红色的新年套装呢,整个店里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新春气息。
卢盛辉介绍说,每到小长假的时候,他每天都要接待超过1000名顾客。在他眼中,这和非遗越来越受大众欢迎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开店的时候,我原本预期每天营收200元,没想到现在远远超出了这个预期。”
这些年,贺州市在文旅方面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回乡创业,贺州也成为了广大游客心目中的“宝藏小城”。
在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开了一家传统扎染体验店的萧蕾介绍,近年来,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到店里体验扎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图为荷塘村一隅。贺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1月23日,荷塘村举办的“村晚”登上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全国直播。据了解,在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节目里,荷塘村是广西三个“全国春节‘村晚’示范点”中的一个。
“这次‘村晚’,荷塘村拿出的节目有非遗瑶族门唻歌、非遗钟山桂剧等,还有民歌联唱、竹竿舞、羊角长鼓舞、狮舞等,营造出了喜庆的新春氛围。”钟山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廖丽说。
而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有一座占地20多亩、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江氏客家围屋。这座围屋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却依旧保存完整,成为了海内外客家后人寻根的精神家园。
“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来20辆大巴。”在江氏客家围屋当了10多年讲解员的客家人古天魁表示,客家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他平均每个月要讲解20次呢。由他手工制作的米饼、米酒等客家小吃非常畅销,几乎每天都要到市区发货。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发挥中国温泉之城等品牌效应,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探索“天养、康养、医养、食养、颐养”等“五养”融合发展模式,“周末到贺州泡温泉”已经成为不少广东游客的休闲习惯。
贺州汇集了山、水、林、泉、洞、瀑等多种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在自然风光的助力下,2024年,贺州文旅产业实现了一次“破圈”式的发展,全年旅游消费和接待人数同比均增长15%。(完)
文章主要介绍了临近春节时广西贺州的文旅发展情况。从“00后”店主的经营状况到年轻人回乡创业,从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到传统建筑的吸引力,再到贺州自然景观对文旅产业的加持,以及贺州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下取得的成果,全方位展现了贺州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