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艺人徐熙媛因甲型流感在日本去世后引发对细胞因子风暴的关注,进而引出申维玺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医证本质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新的医学诊断模型等内容,同时阐述了这一研究对中医突破发展瓶颈、中西医融合以及在多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等。
近日,知名艺人徐熙媛因甲型流感于日本离世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众多网友听闻此消息都深感悲痛,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众对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深入探讨。而徐熙媛的突然辞世,让“细胞因子风暴”这个医学概念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据来自深圳市天佑医学研究院的消息,申维玺教授在该研究院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申教授发现,从本质上来说,中医证与细胞因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发病学的机理方面,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是关键所在,而复方中药的基本作用机理就在于对这个细胞因子网络的功能态平衡进行调节。
所谓细胞因子风暴,指的是免疫系统在应对疾病感染时反应过度,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一现象会引发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这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像COVID - 19这类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细胞因子风暴更是成为全球医学界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程度极高,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想要掌握其变化规律和模式是极为困难的,这就导致无法准确地识别不同疾病的细胞因子风暴特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管是感染性疾病还是其他疾病,人体受到的损伤大多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波动以及细胞因子风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能够掌握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并且找到有效的诊治方法,那将为人类治疗疾病带来重大的变革,这对未来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以及精准诊疗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一个新的医学诊断模型
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时,细胞因子风暴就容易发生,此时会有大量的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异常激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和功能衰竭。细胞因子风暴被认为是导致“白肺”和多脏器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依赖单一的免疫抑制药物,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做到精准治疗。
天佑医学院的申维玺教授从另一个角度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目前中医和西医在对疾病的认知和诊疗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都不是全面完整的。西医的优势在于依据结构改变的原理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然而在疾病过程中对功能性变化规律的掌握和认知有所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恰恰专注于探索人类疾病功能异常变化规律,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法。所以,中西医结合这种医学模式,融合了两者的长处,是更为完善、全面的医学科学,也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选择。
申维玺教授多年来一直投身于中医科学化的研究。多年前他就率先提出了中医证本质的理论,也就是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发病学机理是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致使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复方中药的基本作用机理是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功能态平衡。这一理论在业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为了推动相关研究和实验深入开展,像孙燕院士、钟南山院士、陆士新院士等医学界的权威人士都曾向相关部门进行推荐。
基于这个理论基础,申维玺教授在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中发现,病毒性肺炎的细胞因子网络风暴有着特殊的特征,即转化生长因子β(TGF - β)等细胞因子的活性异常升高,在细胞因子风暴中占据优势地位、起到主导作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国际专业期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刊发,论文还指出及时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根据细胞因子和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的本质性因果关系,申维玺教授等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医学诊断模型,用于识别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特征。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区分临床表现的主次等方法,能够及时判断和识别出哪些细胞因子主导了疾病中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风暴)。
申维玺教授在国际专业期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刊发的论文
申维玺教授表示,这个成果是一项医生通过询问患者临床表现就能直接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临床医学发现。这或许会对今后医学的诊治疾病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种传染性疾病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判断和识别出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特征,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科学化道路:中医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自1958年起,我国政府就在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六十多年过去了,中西医仍然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各自秉持着独立的理论体系。全球医学界依旧对中医的科学本质感到困惑,中医治病的底层逻辑以及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都亟待破解。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资金也不断注入,这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在当前的中西医学体系中,“证”表示疾病的表征,“病”表示疾病的根本原因。申维玺教授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网络的变化规律实现有效的结合。这一理论上的突破,打破了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医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
申维玺教授的研究不但为细胞因子风暴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突破点。通过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申维玺教授提出的理论架构使中医药的治病理念得到了科学化的阐释,也为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医学界人士认为,这项研究在未来可能会在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医药学来说,它突破了中医药的核心科学问题,有助于国内外西医理解中医证理论的科学内涵与辨证论治的逻辑,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它揭示了一类全新的基本病理过程,推动了对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突破,提升了对疾病“功能态”动态变化规律的认知,这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对全球医学进展的推动促进。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治和疾病防控方面,为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显著提高疗效。此外,这一成果还为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如果能够从复方中药中研发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可能会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文章从艺人徐熙媛去世引发对细胞因子风暴的关注入手,介绍了申维玺教授关于中医证本质与细胞因子关系等研究成果,阐述了细胞因子风暴的危害和研究难点。还讲述了申教授建立的新医学诊断模型,以及他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国际化、多领域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对疾病认知、治疗模式、药物研发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变革。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