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字展开,介绍了其读音、含义,重点讲述了洹水(洹河)与安阳以及商王朝的紧密联系,包括殷墟选址与洹水的关系,还有甲骨卜辞中关于洹水的记载等内容。
你是否曾对“洹”这个字感到陌生,心中好奇它究竟该怎么读呢?根据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洹”字只有一种读音,那就是“huán”。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洹”字的含义。从字形结构上看,它属于水部,是左右结构的字体。“洹”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它代表着一条水名,也就是洹河,这条河还有一个更为大众熟知的名字——安阳河,它位于河南安阳;其二,“洹”也是一个姓氏。
“洹”字由“水”和“亘”(xuān)组合而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在这里,“亘”不仅作为声符来表示读音,同时还具备表意的功能。其造字的本义是“盘曲环绕的水流”,古人用“亘”来造这个字,很可能是想要展现洹河曲折蜿蜒的形态。在古老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洹水”“洹泉”的记载,这些所指的都是洹河。
洹河,古称洹水,又被称作安阳河,它是河南省安阳市境内一条历史悠久且至关重要的河流。举世闻名的殷墟,就坐落在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洹河的水流走向十分独特,它经过殷墟的北面后折向南流,接着又经过殷墟的南面再折向东流,其水流洄环曲折的样子,与“回”字的结构颇为相似。
追溯到三千年前,盘庚迁都至殷,商朝人在洹河的怀抱中休养生息了将近300年,在此期间,他们建造了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的“大邑商”。这一遗址意义非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且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殷墟的选址与洹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殷墟迁移至洹河南岸后,遗址形成了北面、东面两面临水的优越条件。这样的地理环境,不仅为都邑提供了便利的水源,而且古人还通过引水渠将洹河水引入城内,充分体现了“以水定邑”的规划思想。
在甲骨卜辞上,还记录着“洹弗乍兹邑祸”这样的内容。洹水与商王朝的命运可谓息息相关。由于洹水水量充沛,河道转折较多,到了雨季就容易引发洪灾,从而淹没农田和生活区。所以,在甲骨卜辞中,常常能看到商王占卜询问洹水是否会对大邑商的安全造成危害的记录。“洹弗乍兹邑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洹河水患不会为害我商朝王都吧?”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水利遗存,这表明当时对水资源的利用呈现出多种形式。根据考古报告显示,殷墟城邑存在着一套水网体系,它由引水、总干渠、各个支渠、陂池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本文围绕“洹”字展开,介绍了其读音、含义,着重阐述了洹水与安阳、商王朝的紧密联系。洹水孕育了殷墟这一重要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选址和用水规划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其水患问题也受到商王的关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让我们对“洹”字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