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新活力:景德镇的数字赋能之路

本文将聚焦景德镇在陶瓷产业方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涵盖版权交易、博物馆文化传播以及电商等多方面的数字赋能成果等内容。

在2月21日这一天,当人们走进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这些数字显示着当日的成交额,整个交易市场呈现出一片活跃的态势。市民们只需通过手机登录这个交易中心的官方网站,就能轻松便捷地浏览各种各样的陶瓷产品,要是看到心仪的产品,还能够直接购买。而且,这个网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在线进行陶瓷版权登记。

近年来,景德镇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将“探索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当作一个重要的改革项目。景德镇一直在努力探索文化和科技相融合的有效机制,试图加快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速度,借助数字技术来催生文化领域新的生产力。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的负责人胡博提到,“过去啊,有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许多陶瓷的‘爆款’产品刚一推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仿品。这些仿品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涌入市场,这种情况对景德镇陶瓷市场的生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扰乱。”不过,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的建立,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这个平台为陶瓷设计提供登记、保护、评估、溯源、维权、交易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使得陶瓷版权的价值能够转化为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陶瓷版权信息被有效地记录并且得到了保护,也正因如此,这个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陶瓷创意设计者加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市场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对产业生态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到了2024年,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又有了新的发展动作。它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景德镇陶瓷交易运营中心。这个运营中心的成立为文化产业中的版权保护和数字资产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线上交易平台登记的产品数量累计已经超过了4万件,2024年的交易规模更是超过了1.8亿元。

数字技术在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激活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来说,其举办的“光影载道 瓷上中国——走进清代盛世瓷器的数字世界”数字光影展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个展览以陶瓷文化艺术为核心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美,就好像带着观众穿越时空一般,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的魅力。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彭国红表示,“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博物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施藏品数字化档案建设,运用虚拟展览、增强现实等技术,极大地丰富了陶瓷文化的展示形式。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跨界融合,与美团、三星堆博物馆、青岛博物馆等知名品牌和文化机构进行共创合作。借助这些合作伙伴的流量优势,博物馆开发了将近200款文创产品,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趋势的融合。在2024年,博物馆文创及相关业态的营收达到了3000万余元。

景德镇市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重大活动、重要领域、重点项目中都在加快步伐。浮梁县博物馆和乐平市博物馆已经完成了459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非遗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平台的建设也进一步完善,采集了2200套、1.2万余件明代官窑标本,并且生成了大约30万条基因数据,“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案例还成功入选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此外,陶博城数字贸易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陶溪川直播基地等数字化平台和产业园区也为陶瓷电商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24年全市陶瓷电商年营收约70亿元,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记者 李政昊)

本文总结了景德镇在陶瓷产业方面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的多方面创新发展成果,包括版权交易中心的线上服务助力市场良性发展、博物馆的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以及全市在文物非遗数字化和电商平台数字化推动陶瓷产业全面发展等内容,展现了景德镇在数字赋能下陶瓷产业的蓬勃生机。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063.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