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频发,人大代表提出青少年普法“多方多维”模式

本文围绕青少年普法教育展开,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内容,聚焦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对青少年普法现状的调研与建议,分析了当下青少年普法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原则。

校园霸凌频发,人大代表提出青少年普法“多方多维”模式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这一重要任务。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息息相关。而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无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且意义重大的课题。

校园霸凌频发,人大代表提出青少年普法“多方多维”模式全国人大代表 李翠利(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妇联主席李翠利,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近年来,校园霸凌等青少年不法行为频繁发生,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李翠利代表经过长时间的一线调研发现,目前的普法教育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短板。其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家庭法治观念十分淡薄,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法治观念的缺失可能导致孩子在早期就缺乏正确的法律认知。其二,校园普法缺乏持续有效的影响力,虽然学校开展了一些普法活动,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让青少年真正将法律知识内化。其三,对需要普法教育的重点群体关注不够,像部分辍学或逃学的青少年,他们游离于现有的普法教育体系之外,很难被有效覆盖到。

针对这些现状,李翠利代表认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需要积极探索“多方、多元、多维”模式。她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 延伸普法受众至家庭和家长。通过开展家长法治培训、社区普法讲座等多种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导向,让家庭成为青少年普法的重要阵地。

2. 将青少年普法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就配设专业的普法教学岗位,让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系统、全面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强化强制报告制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这一制度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另一方面,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报告义务和责任,对于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4. 加大对引诱、利用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期的普法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翠利代表还强调,青少年普法教育应坚持多面性、立体化原则。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同时,要强化对青少年不法行为的警示和惩处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围绕2025年政府报告中保障特定群体权益的要求,聚焦青少年普法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指出当前青少年普法存在家庭观念淡薄、校园普法影响力不足、重点群体覆盖不够等短板,并提出“多方、多元、多维”的普法模式及具体建议,强调普法要多面立体,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94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