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停招的专业名称、撤销的专业以及新增的专业情况。同时,阐述了山东大学进行专业调整是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等原因。还提及高校专业调整并非山东大学独有,众多高校都在进行本科专业的“洗牌”,并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与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联系。
最近,网络上被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的消息给刷爆了。
据悉,在2月16日的时候,山东大学发布了《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在这份文件里提到,山东大学目前共有126个本科专业,不过正在招生的专业是99个。像金融工程等27个专业被暂停招生,书法学等10个专业直接被撤销了。与此同时,还新增加了工程软件、运动训练这2个新专业。
那山东大学为什么要停招这27个本科专业呢?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背景情况呢?
山东大学这些本科专业的停招或者撤销情况如下。
按照山东大学发布的《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该校27个暂停招生的本科专业包含:金融工程、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旅游管理、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海洋资源与环境。
被撤销的10个专业分别是:书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工业设计、交通运输、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工学)。并且新增加了工程软件、运动训练2个专业。
学校当前正在招生的专业总共有99个。
一边削减,一边增加
对于高校来说,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一直在持续推进。在做“减法”的时候,也在做“加法”。
山东大学的相关人士表示, 作为“双一流”高校,山东大学积极地朝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方向努力,加快对国家急需专业的培育和布局,加强对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
这些年来,学校一直在推进专业的优化调整,对专业结构进行升级优化。通过“四个一批”行动,淘汰一批老旧的专业、整合一批零散规模小的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新增一批战略新兴专业,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把主流专业做大做强、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主动对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和紧缺专业进行布局, 先后培育和增设了工程软件、密码科学与工程等19个战略新兴专业,形成了“优特新”的高质量本科专业体系。 就拿这次停招名单中的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这两个专业来说,之前在学校的部署下就已经有步骤地升级改造为土木类中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工程软件、以及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等战略新兴工科专业。
记者经过查询发现, 山东大学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在2020年获批,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在2022年获批,工程软件专业在2024年获批。其中,山东大学是继清华大学之后全国第二所获批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并且是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工程软件这两个专业的全国首设高校。
2024年7月,钱七虎院士在一次论坛上提到,要认识到土木工程产业已经从以建造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建造与维护健康管理(也就是保养、检测、维护、修理并重)的新阶段。土木工程学科也应该从传统的土木工程建造朝着土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造转型。“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设计,少人式和无人化自主施工,和土木工程的预防性,乃至预知性维护管理,正在全面重塑土木工程产业和科学的内容体系。”
进行专业优化调整的高校不只是山东大学
记者留意到,进行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高校并非只有山东大学。近年来,高校本科专业“洗牌”的消息经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4年9月,记者曾对高校专业“洗牌”的情况做过梳理。当时有多所高校宣布打算撤销本科专业布点, 比如四川大学当时打算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本科专业布点; 兰州大学打算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教育学3个本科专业布点; 重庆交通大学打算撤销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布点等。同年8月,山东省的 山东师范大学宣布打算撤销葡萄牙语等13个本科专业。
实际上,高校专业优化调整并不是新鲜事。不过,很明显,这一轮的“洗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24年9月26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12年来,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达到2.1万个,撤销或者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为1.2万个。教育部开展了一场规模庞大、力度十足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2024年总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至2021的7年时间里,共有90所大学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84所大学撤销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76所大学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一场空前的专业调整
很多专家都指出,国内高校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专业调整。
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科专业的增设、撤销、调整总共涉及到3389个专业布点,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而如此密集调整的背后,和教育部2023年印发的一份文件有关系。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高校要科学地制定学科专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主动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需要,做好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
《方案》还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并且规定,“对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这是教育部首次通过指标来调控高校专业。
2024年7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通知》明确,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这一事件引发关注,其背后是山东大学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而做出的调整。同时,高校专业调整是一种普遍现象,众多高校都在进行本科专业的优化,这背后与教育部相关政策密切相关,这些政策旨在推动高校专业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