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立案数增加,“蝇贪蚁腐”与监督问题凸显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展开,指出2024年立案调查村干部人数增多,分析“蝇贪蚁腐”屡禁不止的现状,包括在基层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如截留冒领、无视村务规范等。同时阐述基层监督存在短板,如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认定困难、同级监督难度大等,最后针对提升基层监督效能提出了一些专家建议。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目前正积极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据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被立案调查的现任或原任村支书、村主任达10.4万人,相比2023年增加了4.3万人。这一数据引人深思,“蝇贪蚁腐”现象为何屡打不绝呢?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层层推进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蝇贪蚁腐”现象仍然不容忽视。西部某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透露,部分基层单位存在站队式、抱团式腐败,农村地区的“吃喝风”“圈子文化”“山头主义”依旧存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半月谈记者经过调研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严的基调、措施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在实际案例中,有不少基层腐败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像云南省富宁县阿用乡民政办原主任黄金辉,在社会福利资金补助发放名单校验和推送银行代发过程中,违规占有与611名群众相关的残疾人补贴等资金,共2314笔达16.75万元。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玉成庄村委会原主任冯魁违规将亲属申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骗取扶贫资金20万余元。云南省梁河县杞木寨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廖昌然伙同班子成员虚报套取财政资金和村集体资金,违规发放交通补助3.68万元,他个人领取2.75万元。基层监督也存在诸多短板。部分地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指出,个别县市区党委政府没有向下加压,使得部分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主体责任意识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基层监督的一大短板,其中存在运行情况失真、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以及虚报、瞒报、多领、冒领等现象。当村组干部涉嫌职务违法行为时,由于其身份主体多元,行为、手段、资金来源综合认定困难。例如云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提到,在办案时,村组干部作为法人代表使用村集体公司资金是否非法难以精准定性。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情况导致基层同级监督难度增大,许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在履行同级监督职责时顾虑和压力很大,而且现行监督体系下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明显。此外,镇、村两级党组织存在重发展、轻教育倾向,村组干部全周期管理薄弱,部分地区警示教育针对性不强,案例通报流于形式,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也提出了提升基层监督效能的建议。云南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周建军认为,当前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虽对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程序有所规定,但存在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等问题,制度设计也滞后于基层实践。他建议加强立法工作,出台相关解释或指导意见,设置基层组织权力边界,强化对相关人员的惩戒刚性约束和结果应用。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申斌提议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责的法律效力,为群众参与监督提供制度化保障,维护群众对基层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基层公共事务透明化和公开化。云南民族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曹鲲建议国家层面进行统筹,构建基层跨部门、跨领域行政执法和监察执法的制度体系,建立跨系统、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机制。

本文总结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面临的现状,一方面“蝇贪蚁腐”现象仍然存在且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基层监督存在诸多短板,如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认定困难、同级监督难等。同时还介绍了专家对于提升基层监督效能的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构建制度体系等。这些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基层治理中的腐败与监督问题,为改善基层治理提供思考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614.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