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春南京紫峰洲际酒店在IHG官网“消失”事件引出高端酒店行业现状,阐述过去两年高端酒店摘牌、流拍、抛售等情况背后的经济周期因素,分析新旧业主对待高端酒店的不同态度,以及高端酒店未来发展的新逻辑等内容。
在2025年开春之际,高端酒店界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南京紫峰洲际酒店,这个闻名遐迩的全球最高洲际酒店,竟然从IHG官网消失了。所有日期都显示无房可订,拨打酒店电话也无人接听,住客的投诉如同石沉大海般没有回应。瞬间,关于业主和洲际集团关系破裂的传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登上热搜。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回顾过去的两年,高端酒店摘牌、流拍以及抛售的情况频繁发生,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类似的剧情。
就拿上海宝格丽来说,挂牌半年之久,却一直无人愿意接手,其评估价更是从32亿一路暴跌到20亿。澳门的喜来登酒店,曾经作为全球最大体量的喜来登,如今也黯然退场,翻牌成为“伦敦人豪华精选”。还有泉州明发大酒店,被印尼千亿首富黄氏兄弟以1亿的价格抄底,这个价格仅仅是其重置成本的三成。
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经济周期带来的影响。经济周期就像一把回旋镖,打在了高端酒店行业上,使得高端酒店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曾经,高端酒店是城市的骄傲象征、楼盘的营销利器、老板们的珍藏品。开发商不管不顾地砸钱,国际品牌轻轻松松收取管理费,业主靠着地产红利轻松地“以房养酒”。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产行业的信仰崩塌,消费降级的浪潮席卷而来,高端酒店从原来的“面子工程”一下子变成了“烫手山芋”。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五星级酒店的数量从2017年的846家减少到了2024年的746家,平均每个月就有1家高星酒店消失不见。2023年高星酒店翻牌的数量同比增长了一倍,其中42%的酒店直接摘牌,33%的酒店改换了品牌。高端酒店拍卖的流拍率超过了60%,资产估值普遍只能达到原来的7折。
就连曾经江苏的前首富张近东,也不得不告别他掌舵了20年的苏宁酒店帝国。苏宁置业被申请破产重整,旗下的上海苏宁宝丽嘉、南京钟山高尔夫酒店等顶级奢华资产很可能沦为偿债的筹码。“苏宁们”的退场,彻底把地产酒店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在高端酒店这个领域,业主来来去去,有人忍痛割肉离开,有人却在疯狂抄底。这时候大家不禁会问,高端酒店难道真的没救了吗?
其实答案就隐藏在另一组数据当中。中国内地酒店投资市场在2024年的交易额达到了178.7亿元。高净值人士、国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地进入这个市场。
中国绿发一口气在新疆签约了17家奢华酒店,万豪、洲际都争着和它合作。万达酒店轻资产运营发展迅猛,付费会员的复购率超过了30%,还跨界涉足电竞、电影场景等领域。
这就说明高端酒店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出在“人”身上。旧时代的业主,主要是房企,他们把酒店当成“赠品”,用来配套卖房、抬高房价。在运营方面一塌糊涂,酒店硬件设施十年都不更换,服务也全靠外包。负债率更是飙升到90%以上,最后只能“断腕”贱卖酒店。
而新时代的玩家,像是央国企、实业资本、基金等则不一样。中国绿发手握绿色能源现金流,专门打造“碳中和酒店”,旗下33家酒店都拿到了绿色认证。针记集团带着东南亚商业综合体的经验,抄底中国老旧物业,赌的是“资产修复溢价”。黑石、凯雷等基金横扫大湾区酒店,翻新之后打包REITs上市,玩的是“资本套利”。
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就隐藏在行业变革下的“功守道”之中。
(一)资本进退:新旧势力交替赛
当太古地产将北京瑜舍转变为零售创新地标时,市场就明白了老牌玩家的战略转变。与其在持续亏损的酒店赛道上苦苦支撑,不如盘活核心地段的资产价值。有趣的是,实业资本却在这个时候逆势而上。江苏金峰集团带着百亿授信抄底沪上顶级奢华酒店,北京银行把万豪酒店改作总部办公楼。这场“退场”与“抄底”的交错,就像资本市场的太极推手,有些人看到的是风险,而有些人却嗅到了周期带来的机遇。
(二)本土突围:银发经济与场景革命
亚朵把客房打造成生活美学体验馆,上海巴塞罗那酒店则瞄准了“新退休世代”。春节档推出的康养度假套餐,让酒店大堂变成了银发社群的据点。这些转型背后,是酒店业从“空间租赁”向“场景运营”的转变。亚朵用周边产品6倍于行业均值的复购率,证明了用户愿意为生活方式持续买单。
(三)存量焕新:城市更新的酒店样本
天津泰达控股的“腾笼换鸟”做法很有启示意义。它将9.5万平闲置酒店改造成北塘北文旅小镇,引入露营经济、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让老建筑摇身一变成为滨海网红地标。这种改造不是简单的硬件翻新,而是通过“内容重组”来激活资产。当酒店泳池变成皮划艇基地,宴会厅改造成剧本杀剧场,传统空间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高端酒店一直都是优质资产,但这样的好资产只属于那些“会算账”的人。
未来十年,高端酒店将会走向何方呢?行业8 - 10年的周期规律正在发挥作用,当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变为“价值深挖”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2025年的高端酒店战场,已经完全换了一种局面。
旧逻辑(地产时代):比谁的楼更高(像南京紫峰洲际高达450米);比谁砸钱更狠(上海宝丽嘉耗资50亿);比谁的牌子更洋气(清一色的万豪、希尔顿等)。
新逻辑(碎银时代):追求轻资产、高坪效,例如万达将北京东坝373间客房拆分成“锦华 美华”双品牌,投资减少了40%,入住率却冲到了82%;注重里子,强化ESG,像上海艾迪逊酒店改造后,碳排量削减一半,房价反而上涨了20%,中国绿发在新疆赛里木湖建造酒店,就地取材利用光伏板发电,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提高员工薪资;数字基建降低成本,大家都在疯狂地比拼科技,如AI管家2.0、元宇宙前台等,某国际集团通过AI预测系统,将布草清洗成本压缩了23%;拼命迎合年轻人,华住的“付费会员 跨界权益”模式,让用户复购率提升了18个百分点。
在酒店业这个如同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中,能够穿越周期的不是那些最勇猛的冲刺者,而是最懂得调整呼吸的耐力型选手。
结语
高端酒店的命运,一直以来都和经济周期紧密相连。在地产狂飙突进的时候,它是开发商融资的工具;当消费开始退潮时,它就成了第一个被抛售的包袱。但是穿过周期的迷雾,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尊重商业本质”的人。中国绿发用绿色改造降低成本,万达凭借轻资产突出重围,就连印尼首富抄底老酒店,赌的也是“闽商情怀 资产修复”的化学反应。碎银可以击碎幻想,但砸不出真正的黄金时代。当这个行业褪去浮华的外表,也许正是回归本质的开始。
本文总结了高端酒店行业在2025年出现的标志性事件,如南京紫峰洲际酒店在官网的消失,进而深入探讨了过去两年高端酒店摘牌、流拍等现象背后的经济周期因素。分析了新旧业主对待高端酒店的不同经营理念,旧业主多依赖地产红利,新业主则从不同角度创新运营。同时阐述了高端酒店未来发展的新逻辑,包括轻资产、强ESG、数字基建和迎合年轻人等方面,最后强调在经济周期影响下,尊重商业本质才是高端酒店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