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驴友穿越秦岭禁地“鳌太线”失联被救后引发的对任性探险、违法穿越现象的思考。阐述了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尽管有相关禁令但仍有人冒险前往,还回顾了近年来因这类任性探险违规穿越而发生的悲剧,分析背后原因包括探险者自身的盲目认知以及所谓“资深者”的不良示范,最后提出要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监管来约束这种行为。
原标题为“拿什么束缚任性探险违法穿越的脚步”。2月17日,一名18岁驴友在穿越秦岭禁地“鳌太线”失联10天后,于核桃坪附近山上被找到,身体有部位受伤但无生命危险。工作人员称,过年到现在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第二次在鳌太线开展救援,上次还动用了直升机。
“鳌太线”是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主脉线路,属于未开发区域。当地部门多次发布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活动。然而现实中,禁令和违法警告并没有拦住一些人任性探险、违法穿越的脚步。此次事件中,人们在为18岁驴友担心后松口气的同时,也关注他将面临何种处罚,依法依规处理不应敷衍。
近年来,任性探险、违规穿越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部分组织和个人,专挑人少、刺激的地方。这种随意、盲目认知,往往带来灾难后果。2024年10月,两名被困秦岭冰晶顶的徒步者因失温遇难;2024年6月,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时落水失联遇难。《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发生335起户外探险事故,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徒步事故数量最多,涉及822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73%,登山死亡率最高,24起事故中有17人死亡。这些违法探险、违规穿越背后都是侥幸与麻痹。
其实,户外探险和徒步登山并不简单。探险目的地自然条件难以控制,像气候、降水、温差等,对探险者的身体、体能、行动和意志都是巨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前往可能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生命。而且,有些“资深领队”“探险大咖”不顾法律禁令,涉足未开发区域、纯自然地域或者擅闯高原无人区、保护区,给驴友做了不良示范,形成不良风气。
频繁发生的违法户外探险、穿越活动,表明违法成本急需提高,执法监管必须加强。很多地方既亮红牌、发禁令、建“黑名单”,又推出有偿搜救制度。但仍有人“顶风作案”,除了探险穿越者目无法纪、盲目自信以及活动组织者有利可图外,重要原因是处罚不够严厉。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顶格处理,彰显监管强度和法律威严,才能约束违法探险和私自穿越行为。(林风)
本文总结了因18岁驴友穿越“鳌太线”事件引出的任性探险违法穿越现象。讲述了此类现象的普遍性、导致的悲剧后果、背后的原因,如探险者自身问题和不良示范等,最后强调要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和加强执法监管来制止这种危险行为,以保障探险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