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热衷于使用关税手段,如近期计划对进口汽车、药品和半导体征收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看似想让就业与制造工厂回流美国,但实际上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包括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还可能影响美国国内的经济稳定等内容。
特朗普对关税格外痴迷,他觉得要达成“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只要挥舞“关税魔杖”就可以了。现任总统特朗普又一次动用他眼中的“万能魔法”,在当地时间2月18日,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打算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目的是刺激车企把生产基地从海外迁到美国,并且说正式宣布该计划的时间可能是4月2日,同时对半导体和药品也将征收关税,税率从25%起逐步提高。他还说“关税税率将为25%,或者更高,在未来一年里还将大幅提高。我们还是想给这些企业一点时间,因为如果他们来到美国,在这里建厂的话,就不必被征关税了。所以我们得给他们点机会。”墨西哥、加拿大虽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但特朗普没指出哪些国家能获对美出口汽车的关税豁免,这让所有对美出口汽车的企业都很不安。如果他征收关税是“无差别攻击”,那么墨西哥、日本、加拿大、韩国、德国的汽车出口企业都会受到严重冲击。这些国家的车企选址新生产基地时,关税只是一个考量因素,他们还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与供应商的距离、市场需求和物流等诸多因素。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约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仅为美国的10 - 20%,是日本、德国车企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大“跳板”,美国轻型汽车约15%从墨西哥进口。所以只要关税上涨没有抵消墨西哥的其他优势,车企还是会在墨西哥制造汽车;但如果关税过高,车企迁厂到美国就要支付更高的人力和物流成本,不管怎样,最终为额外关税买单的都是美国消费者。专家警告,汽车零部件在最终组装前,通常要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之间跨境流转大概7到8次,如果每次跨境都被额外征关税,成本将大幅上升。据估算,对自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汽车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美国消费者买一辆新车的成本将增加约5790美元,这会使美国新车平均成本提高到每辆5.45万美元以上,比2024年高出近12%。鉴于欧盟、韩国和日本的贸易官员将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官员举行会谈,美国此时“放风”加征关税,显然是想在谈判中获取更多筹码。然而,特朗普政府也应充分考虑高额关税对国内的影响,美国1月CPI同比增速升至3%,通胀预期增强,加征关税可能使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投资者会担忧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市场信心缺失会引发美债抛售,进而推高收益率。特朗普解决政策内在冲突的方案是要求美联储降息,但一旦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可能削弱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导致投资者抛售美国资产。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把关税当武器,就像饮鸩止渴,关税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美国国内问题的“魔法”,只会给美国的未来带来更多麻烦。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看似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实则可能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包括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多成本、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等,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手段并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有效方式,反而可能自伤其身。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