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从商业底层逻辑到职场生存指南 2025:中国人工智能全民化元年的变革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走向全民化后对全球AI行业、商业底层逻辑以及职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超级个体的崛起、传统职场逻辑的颠覆以及在这种变革下人们的职场生存指南等内容。

2025年的这个春节,堪称是中国人工智能走向全民化的元年。

国产大模型DeepSeek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AI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微软、英伟达等行业巨头赶忙连夜调整战略,对这个之前并不出名的中国大模型进行拆解研究。

在中国,老百姓们发现自己拥有了像“哆啦A梦”一样的电子伙伴:不管问什么都能回答,还特别听话,而且还是免费的呢!只是偶尔会弹出“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提示,让人有点着急。

毫无疑问,站在2025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AI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关系到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

当OpenAI的Agent能够在一分钟之内就生成一份人类需要花费数十小时才能完成的报告,当DeepSeek仅仅用7%的成本就训练出可以对标GPT - 4的模型时,这一场变革早就不只是简单的“效率优化”了,而是对商业最底层逻辑的彻底重塑。

正如《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所预言的那样:“未来属于那些懂得与机器协作的人。”

AI正在给传统公司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催生了大量的“超级个体”。

如今,“超级个体”的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开来。

麦肯锡的数据表明,2025年全球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将会是传统岗位的3倍。在中国,“一人公司”的注册数量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17%。

美国的网红卡琳·玛乔丽利用AI分身,实现了每分钟1美元的付费聊天业务,仅仅在首周就获得了7.16万美元的收入。

日本作家Rootport与Midjourney合作创作的AI漫画《赛博朋克桃太郎》,上市仅仅三天就登上了亚马逊畅销榜。

在就业压力巨大的当下,有很多职场人士因为年龄、性别或者职场中的勾心斗角等原因被企业拒之门外,但是AI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窗户。

这扇窗户就是成为“超级个体”。“超级个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概念,大致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的经营商户,不过其经营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组织形式。

比如说带货主播、博主、撰稿人、设计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等,他们都有自己规模不大的团队或者小型公司。

就收入而言,虽然不能说每一个自由职业者都赚得很多,但也确实不会比大多数的打工者差。

从本质上讲,“超级个体”之所以能够大量出现,背后依靠的正是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以及汹涌澎湃的AI浪潮。

即使没有了组织的保护,单个个体也能够发挥杠杆效应,凭借自身独特的能力或者服务,获取更高的收入并登上更大的舞台。

如果说规模是工业时代的重要标志,那么毛利就是AI时代的入场券。

以知识付费领域为例,最新的营销方式已经变成了在短视频平台用1元体验课来吸引流量,然后再将流量转化到私域,销售98元、198元、1980元等不同价格的付费课程。

有一位教育博主利用AI克隆分身同时运营10个垂直领域的账号来引流,结果私域转化率直接提高了3倍。

当Midjourney的设计师单月能够产出500张用于商业用途的插画,当AI财务系统处理单据的效率提高了90%的时候,传统企业那种依靠大量人力的“人海战术”就逐渐变成了成本负担。

而这种颠覆背后反映的正是职场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人类的核心价值正在从“执行力”向“提问力”转变。

AI虽然是天才的模仿者,但人类才是灵魂的塑造者。能否高效地与AI合作,正在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显示,依赖AI完成基础工作的员工,在5年内被淘汰的风险超过70%。而那些懂得向AI发出精准指令的人,正在成为职场中的新势力。

AI正在重新构建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

正在努力工作、可能要工作到65岁的我们,是不是真的会在短短几年内就被AI取代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这场由AI引发的工作革命到底有多么可怕。它在摧毁旧秩序的四根支柱的同时,又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新的规则。

第一根倒下的柱子就是成本逻辑。

传统大模型单次训练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时代即将结束。DeepSeek通过强化学习和模型蒸馏技术,将训练成本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7%。

以前大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来碾压小公司,现在AI真正实现了技术的平等。

第二根柱子是组织形态。

字节跳动的UI - TARS模型正在重新定义“团队”这个概念——这个拥有70亿参数的AI助手,能够跨平台完成视觉理解、操作规划和执行任务,让一个5人的小团队能够完成以前5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更为激进的是特斯拉,马斯克宣布在3年内AI将接管所有标准化的认知工作。而微软的供应链系统已经能够自主预测需求、调度物流,将风险响应时间压缩到15分钟。

如今,企业正在分化为两种类型:腾讯云构建了“AI模型超市”,上架了超过200个行业模型;义乌小商品城的一个3人团队,利用AI工具矩阵完成了过去需要30人才能完成的跨境运营工作。

第三根柱子是效率定义。

OpenAI的Deep Research工具生成报告的速度已经超过人类50倍,但真正可怕的是,AI开始具备“慢思考”的能力。

在医疗领域,AI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能够提供超越人类经验的诊断建议;在制造业,AI驱动的“零缺陷生产线”使质检效率提高了90%。

就连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都感叹道:“我们正在见证人机关系从主仆关系向伴侣关系的转变。”

最后一根倒下的柱子就是职场安全感。

从互联网大厂到上市企业,再到私营民营企业,“人员优化”和“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主基调。

裁员不仅仅意味着“2个人拿3个人的工资干6个人的活”,更是企业业务收缩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大规模扩张、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才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换句话说,大多数打工者能够得到的工作机会和收入都在减少,焦虑必然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底色。

我们原本想让AI为我们服务,却没想到AI直接抢走了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工作机会。

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尖锐地指出的那样:“当AI比人类更懂人类,我们靠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对于那些无法成为超级个体、没有特殊优势的普通人来说,难道真的只剩下拼命考公这一条路了吗?(如果还没超过35岁的话)

未来职场生存指南:成为“AI原生人”。

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进化竞赛中,幸存者们都在遵循三条铁律。

第一条是“技能升维”。

如今,“人机结合”的软实力正在重塑职场竞争力。

我以前供稿的一家4A广告公司现在要求员工必须通过“AI翻译”的技能考核,也就是要把创意需求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的精准指令。

毕竟,AI三分钟就能生成五版PPT,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训练AI,和它一起合作,提高提案的通过率。

第二条是“轻资产生存”。

未来没有小生意,只有小生态。

我的一位前同事,她现在所在的MCN正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利用数字人来引流。

通过AI工具,他们制作了6个不同人设的虚拟博主,比如知性读书博主、毒舌美妆达人、治愈系情感导师等,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试探不同流量池的情况,然后再将流量引流到私域。

而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数字人不会疲劳,也没有情绪。只要有一台内存足够、不会死机的电脑,甚至是手机,它们就可以一直工作。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AI建立“个人数据资产库”,让一份时间通过N个分身实现价值裂变。

第三条是“占领人类特权区”。

当AI接管标准化工作之后,人类真正的战场将转移到三个领域:创意、情感和战略判断。

顶级网红虽然利用AI分身矩阵来运营账号,但每条视频的“灵魂文案”还是要自己亲自撰写;私募基金经理虽然借助AI分析海量数据,但最终的决策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早就说过:“理性决策本质上是情感过程的产物。”

要么进化,要么被淘汰。

未来的职场景象似乎已经逐渐清晰:AI接管标准化工作,人类聚焦于创新和情感价值。

正如OpenAI的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所说:“害怕AI的人终将被淘汰,驾驭AI的人将定义新时代。”

当DeepSeek的开源生态让AI工具变得触手可及,当微软Copilot成为职场新的“标配”,那些拒绝进化的人,最终将成为数字浪潮中的沉没成本。

而那些在废墟上重生的“超级个体”,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类简史》中的预言:“真正的革命不是机器取代人类,而是人类重新定义自己。”

因为在这场革命中,没有幸存者,只有进化者。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走向全民化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AI使商业底层逻辑重构,催生超级个体,颠覆职场逻辑,传统职场安全感崩塌。职场人面临被取代风险,要想在这种变革下生存,需遵循技能升维、轻资产生存、占领人类特权区三条铁律,要么进化,要么被淘汰。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005.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