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七岁男孩坏死性肺炎,支气管镜立大功 七岁男童坏死性肺炎,多学科会诊终治愈

一名七岁男孩小宇突发高热、咳嗽,经当地诊所和医院治疗均不见好转,被诊断为坏死性肺炎且病情危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采用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等一系列治疗手段,最终使小宇康复出院的故事,同时也提到了坏死性肺炎的特点、危害以及预防需要注意的“危险信号”。

七岁男童小宇,原本活泼可爱,可半月前却突然遭遇了一场健康危机。他突发高热,咳嗽不断,这可把家长急坏了。家长赶忙带着小宇到当地诊所就医,诊所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小宇打了三天针,可谁知,咳嗽不但没减轻,反而愈发剧烈了。家长不敢大意,又带着小宇到当地医院做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大面积炎症伴肺不张”。于是,小宇马上住院接受治疗,连续静脉输注“阿奇霉素 头孢类”抗生素长达7天,然而,病情却毫无起色。此时的小宇身体虚弱极了,当地医院建议转院。心急如焚的家长带着小宇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入院时,小宇已经胸痛、呼吸急促,还咳血性粘痰。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小宇的右肺已发展成坏死性肺炎,增强CT影像显示右肺有多发蜂窝状空洞,情况十分危急。专家介绍说,坏死性肺炎在肺炎里虽然少见,但却非常严重。这种病的特征是肺组织由于病原体感染和过度免疫反应,出现缺血、坏死、液化的情况,从而形成类似“蜂窝煤”或者“空洞”一样的病变。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而且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还在逐渐升高呢。坏死性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容小觑。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肺炎旁胸腔积液、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它的病程很长,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还可能存在肺不张、肺叶囊性变、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后遗症。面对小宇右肺广泛坏死的严峻状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向医务科申请,组织多学科会诊,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支气管镜紧急介入治疗,在镜下可以看到病灶内满是黄褐色脓栓和坏死物,部分支气管已经闭塞了。医生们通过钳夹坏死组织,再进行灌洗、抽吸,彻底疏通气道。随着黏液栓被吸出,塌陷的肺组织慢慢开始复张,小宇呼吸急促的症状也逐渐得到缓解。随后,医生又在镜下喷洒化痰药以及促进肺组织修复的药物,防止痰栓再次阻塞气管,以促进肺组织修复。治疗团队还调整了全身治疗方案,根据病原学检测(病原靶向测序提示耐药支原体感染)调整药物,并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经过2次支气管镜治疗,小宇的体温恢复正常了,咳嗽也明显减轻,胸痛、咳血性痰液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宇住院治疗10天就好转出院了。近期复查CT显示,右肺坏死空洞基本吸收,肺不张完全解除,也没有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后遗症。目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已经从传统的诊断工具发展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一段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团队就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成功救治了数名因支原体感染导致坏死性肺炎的重症患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医生还提醒大家,坏死性肺炎早期症状和普通肺炎相似,但病情进展更快,并且会伴随一些“危险信号”:如果持续高热,体温达到39℃及以上,经过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发热超过5天还没缓解;咳嗽持续加重,从干咳变成黄脓痰,甚至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全身衰竭,精神萎靡、拒食、四肢冰凉,严重的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或者休克;感染加重,以大叶实变为表现的肺炎出现感染指标异常升高,复查CT提示出现单发或多发薄壁空洞或低密度区。

本文总结了七岁男孩小宇患坏死性肺炎的治疗过程,包括从最初的发病、误诊、病情恶化到转院后的多学科会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一系列过程,同时阐述了坏死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如病症特征、危害以及预防要点,体现了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治疗坏死性肺炎中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832.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