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曹博的故事。他从职校起步,在经历多次挫折后于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中摘得金牌。文章还回顾了他的成长历程,包括他从小对电子器械的兴趣,在家人支持下选择中职学校,以及他在职校中努力学习的过程,展现他如何凭借沉着冷静和不懈努力成为世界冠军并在之后转型为教练的历程。
2025年1月28日的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上百位“平民英雄”进行诗歌对答。在黄鹤楼前,勋章闪耀、绶带飘逸的人群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他戴着厚镜片,身着中山装,稚嫩却坚定地站在第二排的“C”位。这个在寒风中声音坚定,直播里毫不怯场的年轻人就是曹博,他是画面中唯一的00后代表。曹博可不是一蹴而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的。2024年9月,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这位曾经的职校生凭借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着冷静,摘得了电子技术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逆袭”,成为了世界冠军。1月10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23岁的青年教师曹博收到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记大功”证书。领完证书后,他就赶忙回到实验室,为学生解答技术难题,一直忙到黄昏才离开。在路过武汉体育馆附近时,广告牌上展示的“郑钦文记大功”事迹简介让他不禁驻足,思绪飘回到自己获得荣誉的那一刻。按照相关规定,对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作出杰出贡献,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给予记大功等奖励。其实曹博的竞赛之路充满坎坷。在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学习时,他参加了几次省、市级比赛,但成绩都不太理想。不过,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越挫越勇。2020年,18岁的他闯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赛,获得第4名。然而在2021年的国家集训队选拔赛上,因为失误被淘汰了。当时他的内心满是难过、懊悔和自我怀疑,当教练周仕林问他训练情况时,他只回复了“凉凉了”三个字。在教练周仕林的鼓励下,做足准备的曹博在接下来的冲刺中以总分第1名的成绩闯入国家集训队。由于看好他的潜质和实力,在他高职二年级下学期实习期间,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请他回校带竞赛学生。2024年,他以该校老师的身份参加选拔赛,成功拿到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这个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的赛事,每两年汇聚全球顶尖工匠同台竞技。中国代表团奖牌数连续四届攀升,曹博的夺冠更是创造了新的历史,让湖北籍选手首次在世界技能金牌榜上留下姓名。电子技术项目的比赛要求选手在17小时内限时完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编程及智能设备调试三大环节。备赛一年信心满满的曹博没想到首轮就遭遇了“滑铁卢”,倒计时结束时,压控振荡器设计他没能完成。当时他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曾经练习过的参数在那些像天文符号般的英文字母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曹博没有被击垮,他在赛程中不断告诫自己:“保持冷静,这不算失败,只是后续环节必须零失误。”他迅速调整心态,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操作,高分拿下编程与电子指南针设计两项比赛,最终以727分的成绩在18名选手中排名第一。他自己也说,走上领奖台时,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的跳动声,手心的汗浸湿了国旗,但面对镜头,他声音沉着,目光坚定。正是这份沉着冷静让他在竞赛中崭露头角。曹博的成功并非偶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电子器械制作和设计的天赋。他母亲回忆说:“小时候他就是个拆家能手,但每次还都能修好,让人没法批评他。”有一次家里电视坏了,家人本想送去维修,没想到曹博放学回来鼓捣了一会儿就修好了。2017年,15岁的曹博拿着自己组装的电池测评仪器,在中考分流的十字路口,和家人商议报考中职学校。他的中考分数过了普高线,母亲对他读中职很不理解。但曹博分析了自己成绩的优劣,他母亲说他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很少意气用事,一直有自己的目标。看到他在家里垒起五层高的工具箱,房间里满满当当的“实验品”,母亲最终选择相信孩子。曹博以班级最高分考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他期待着能在那里学到真本领。入校后,曹博过着教室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他在学习上很有天赋,很多问题老师第一次讲解时他就能理解透彻,还能举一反三,用实践成果来论证。加入集训队后,他上午学理论,下午练技能,晚上翻开笔记本总结经验,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专业学习上,每学到一个新知识,练习一个新技巧,他都会激动得睡不着觉。如今,同龄人还在考公考编或者升学工作之间迷茫徘徊的时候,23岁的曹博已经拿金牌、记大功、获百万奖金,还成为了有正式编制的教师。久未联系的初中同学发来信息祝贺,羡慕他如此年轻就成为“人生赢家”。面对荣誉和成就,曹博深知不能沉溺其中。他说:“成为竞赛教练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专注教学,钻研技能才是我面前最重要的事。”今年寒假,曹博从选手转为教练,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学生恶补英语,让学生少走弯路。他像曾经的恩师、现在的同事周仕林一样,一边准备通识课程,提升教学能力,一边把自己参赛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周仕林认为,长期以来,很多人将普高 - 大学视为唯一成才路径,中职教育常被贬低为“次等选择”。曹博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基于兴趣与特长主动选择中职教育,是因为他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与突破陈规的勇气。对于像他这样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中职教育提供的专业技能平台,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持续精进技术,并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激发对职业的热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也曾说:“大家在不同赛道,都可以收获精彩的人生,而出彩靠的是劳动和创造。人生处处是机会,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曹博从职校起步,凭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自身的努力、沉着冷静的性格以及家人和教练的支持,克服重重困难,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冠。他的经历体现了中职教育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成才路径的固有认知,同时他在取得成就后能积极转型为教练,致力于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