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各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涵盖交通、能源、算力等多个领域,展示了重大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它与既有的2号线成功形成了“力”字轨道交通网络架构。至此,太原地铁正式迈入“换乘时代”,市民的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城市的交通脉络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时间回溯到2月25日,陕西西安至安康高铁的重难点工程——安康隧道顺利贯通。这可是西康高铁全线贯通的第十四座隧道。截至目前,西康高铁在隧道、桥梁、路基、站房、轨道等各项工程方面均已大规模展开,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仿佛一列飞驰的列车,正朝着目标全力前行。
重大工程往往体量大、影响深远,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进入2025年,各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呈现出马不停蹄的态势,“进度条”持续刷新,宛如跳动的音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交通工程畅通途。
在施工现场,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地下62米深处,开挖直径达14.57米的“甬舟号”盾构机驾驶室内,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隧道主管于俊承全神贯注地紧盯眼前的屏幕,小心翼翼地调整手中的按钮,精准控制着盾构机的掘进姿态,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专业。
全长16.18公里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堪称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其中,11.21公里的盾构段要历经28次软硬地层变化,而“甬舟号”盾构机负责宁波侧4940米的施工任务,需要挑战24次变化。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但项目团队毫不畏惧。
于俊承表示:“目前盾构机累计掘进1500米,预计5月进入海域段施工。”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将依托智能化手段对刀具进行抽检、更换,保证盾构机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甬舟铁路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长三角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浙江舟山市将接入全国铁路网,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从成渝中线重庆段建设全速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加速,到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闸首右边墩上游侧顺利封顶……今年以来,各地交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在加快完善,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络,将各个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能源建设利长远。
随着川气东送二线管线最长的省份——安徽省首段管道的焊接完成,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东段工程在湖北、浙江、安徽三省全面加速建设。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赵事介绍,截至目前,西段工程四川威远到重庆铜梁段已经完成焊接220公里,综合进度超70%,预计川气东送二线工程将在2027年全线贯通。届时,川气东送二线将与现有川气东送管道联合运行,可增加年输气量约140亿立方米,这将有力保障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通道畅通,助力区域内资源的灵活调配,为能源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一条条管道,就像一条条生命线,让能源通道不断延伸拓展。“十四五”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5年还将建成管道超2000公里,新增一次管输能力250亿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算力设施增动能。
在甘肃庆阳市“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内的中国移动数据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数据线路的安装。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大家都在为项目的早日建成而努力奋斗。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庆阳分公司东数西算中心经理井利荣表示:“今年我们在建的五层数据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争取三季度投产,新的钢结构数据中心也正在前期准备中。两个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后,预计将新增500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的算力承载能力。”
新基建,带来新空间。目前,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已建成投运标准机架3.1万个,算力规模突破50000P,机架数量、算力规模、企业生态均实现了较大提升。它可为东部地区办公软件AI能力、智驾业务、教育及金融等领域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算力服务,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强化算力中心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东中西部算力协同发展,实现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供给与各地区算力需求高效匹配,让算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025年各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包括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西康高铁隧道贯通等交通工程,川气东送二线管道建设等能源工程,以及庆阳数据中心建设等算力设施项目。这些重大工程的推进,体现了我国在交通、能源、算力等领域的发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