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17部门联合开展服务行动、座谈会提出政策措施等表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还通过创业故事体现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相互成就,同时阐述中小企业当前发展的成果如经济运行、发明专利产业化等。也指出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和烦恼,最后强调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号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努力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堪称我国经济的一股源头活水。在2月14日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达17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精心部署开展一直到2025年的“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紧接着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又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每一项都精准地指向民营企业所反映的强烈现实问题。要知道,民营企业中有超过90%的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大企业往往是从小小的企业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个“小”字一方面意味着企业具有灵活性和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特别需要政策像“阳光雨露”般的呵护。
这里有一个关于“10”的故事特别值得玩味。在10余年前,有几名大学生选择在上海开启创业之旅,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成功。然而,上海市科委却伸出了援手,为他们提供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时过境迁,如今一家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顶级的游戏企业已经崛起,而且这家企业每年在上海的纳税额竟然超过了10亿元。
这无疑是一个企业成长和城市发展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民营经济就像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的发展环境良好,企业就会朝着哪里“飞”。近年来,各个地区和部门都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从减税降费到普惠金融,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再到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优惠企业的措施纷纷落地并且生效,从而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如同破茧的蝴蝶一般蜕变成长。
中小企业正从“小不点”一步步成长为“小巨人”,并且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2024年,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了6.9%,这个数字可是高于大型企业2.8个百分点呢;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的产业化水平一直在持续提升,到了2024年,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了55.1%;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速度也在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户,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14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达到了1.46万家。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能办大事,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不断加深,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比较大,像订单不足、成本较高、引进人才困难等问题依旧在困扰着企业。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汹涌而来的时候,不少企业虽然对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对于“如何转”却充满了新的烦恼。
中小企业如果充满活力,那么整个经济就会充满活力。按照“隐形冠军理论”来说,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往往是得益于中小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继续用务实的举措、优质的服务去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帮扶弱小”,更是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营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信心经济。这份“信心”,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自身发展动能和潜能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企业对身边营商环境的切身感受。就拿今年来说,很多地方的“新春第一会”都已经释放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例如,广东着重强调要扩大制造业转型的广度,为更多的企业插上数字化腾飞的翅膀;安徽提出要健全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上海则聚焦提升企业的感受,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
要确保惠企政策能够让企业应享尽享,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这无疑是给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然了,想要实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中小企业自身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积极主动地去拥抱变革,心无旁骛地进行创新创造。中小企业的未来,将会在自身不懈努力和外部环境持续优化的双重作用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总结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关键地位,从国家政策对其的重视与扶持,包括多部门联合行动和座谈会提出政策等方面阐述。讲述企业成长与城市相互成就的事例,列举中小企业发展成果,如经济指标、专利情况等。同时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如经营压力、数字化转型烦恼等。最后强调各地支持信号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努力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