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牧草种子的航天之旅及其后续计划。首先介绍了去年5月随嫦娥六号探测器登月往返的200克四种新疆牧草种子近期返回新疆,将于今年3月初解封试种的消息,这也是新疆牧草种子首次登月。接着介绍了本次搭载的四种牧草种子的种类及其耐盐碱、耐寒、耐旱等特点。还提及此前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新疆牧草种子在种植后展现出产量提高、抗性增强等明显变化。最后强调畜牧科技工作者将利用多种技术挖掘返地牧草种质资源特性,培育新品种,以及优良牧草种子的培育对新疆和全国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0日消息(记者贾钊、高晗),据新疆畜牧科学院消息,在去年5月跟随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登月往返行程的新疆牧草种子,其重量为200克,共包含四种类型,这些种子近期已经返回新疆,并且将会在今年3月初进行解封试种。
“新疆牧草种子登上月球,这可是头一遭,机会相当难得。”“耐盐碱耐寒牧草空间诱变育种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文新这样说道。此次搭载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分别是骆驼刺、和田大叶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新牧4号紫花苜蓿,这些牧草种子都具备耐盐碱、耐寒、耐旱等优良特性。
早在2022年的时候,新疆就已经有四种牧草种子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了,这四种种子分别是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新草1号苏丹草牧草种子。郑文新表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的新疆牧草种子,在种植之后,有一部分已经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变化,其产量相较于普通种子提高了三分之一,而且在耐盐碱、耐寒、耐旱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更强,航天育种的效果超出了预期。
记者还了解到,在今年3月初的时候,那些从月球归来的四种饲草种子就要进行解封试种了。郑文新表示,畜牧科技工作者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将会通过“航天育种+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的方式,持续深入地挖掘返回地面的牧草种质资源的特性,针对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进行扩繁,从而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牧草新品种。
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区,其盐碱土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培育和利用优良的牧草种子,能够让盐碱地和戈壁沙漠释放出更多的绿色能量和畜牧产能,这一举措对于新疆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了新疆牧草种子的航天探索成果。先是介绍了随嫦娥六号登月往返的牧草种子即将试种,回顾了之前神舟十四号搭载牧草种子的成果,最后阐述了这些探索对新疆和全国畜牧及生态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