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2022年以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在施工图审查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告知承诺、联合抽查、信用评价等,以及这些举措对勘察设计单位、市场秩序、监管方式等多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
自2022年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在之前多审合一、数字化审图、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推行“告知承诺 + 联合抽查 + 信用评价”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深入推进施工图审查改革。
自改革开始推行之后,勘察设计单位在质量方面的主体责任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勘察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使得质量安全更具可控性。就拿2023年和2024年来说,施工图无违反强制性标准项目比例分别达到了87.6%、88.5%,这一成绩已经提前达成了从2021年的50%到2025年提升到80%的改革目标。而且,绿色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到勘察设计之中,在施工图审查检查过程中,对绿色建筑等低碳宜居指标的落实情况格外重视。截至去年10月底,在2024年里,已经检查完成新建装配式建筑408项,其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1813万平方米,在全市新建建筑面积中所占比例为58%,这也提前实现了到2025年达到55%的改革目标;另外,检查完成新建绿色建筑共535项,新建绿色建筑建筑面积为2558万平方米,全市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执行比例达到了100%。勘察设计市场的秩序一直在不断改善,逐渐构建起一个权责明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并且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累计对484家勘察设计单位、491个项目负责人开展了信用评价。
在监管方式方面进行了转变,从单纯地管理项目朝着管理整个行业的方向转变。针对之前责任主体责任弱化以及“保姆式”服务不利于勘察设计质量整体提升等问题,将对工程项目开展施工图事前审查的方式,转变成面向行业单位开展事后监督检查。对于在事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信用评价,借助信用评价来强化企业主体以及设计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通过“告知承诺备案 + 全程线上申报”的方式,让政府监督全过程实现无打扰,建设单位只要备案就能够开工,这样一来建设效率得以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以及主体责任。
实施联合监管举措,构建出“一套图纸、一次检查、多项内容、多方受益”的崭新格局。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共同组成联合抽查主体,借助北京市施工图数字化监管平台,委托审查机构对质量、消防、人防、绿色建筑、装配式、超低能耗、无障碍、地标实施、规划监督这9个专项内容开展抽查,以此推动全市设计质量监管实现“一张图”建设。这9个专项内容形成了“审与验”的闭环管理,使得政府行政监管更加高效,行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政策执行更加有力。目前,这个平台总共存储了3760万张图纸,这些图纸成为开展质量监管、消防审验等工作的有力依据。
建立起设计行业的信用管理体系,首次创建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双信用”积分制度。形成了施工图质量“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运用“信用扣分 + 责令整改 + 行政处罚”这种阶梯式分层级的惩戒方式,引导建设单位选择水平高、信用好的设计单位。制定了《北京市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审查机构开展信用评价,通过把考核结果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参考、暂停严重失信的审查机构的审查业务等管理措施,使得审查机构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审查机构的管理模式也更加完善。
统一施工图审查尺度,建立起审图高频问题的动态反馈机制。通过每个月召开“网上技术法庭”来建立申诉机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和管理机制。在2024年,针对施工图检查中的异议项目召开了12次申诉专家会,邀请专家达152人(次),处理申诉问题165个。结合日常审图过程中出现的高频问题,编制完成了检查要点2.0版。通过创新技术服务手段,例如周三服务开放日等活动发布审图常见问题、剖析典型案例等,为设计单位解决技术疑难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审查标准,统一了审查尺度,推动了建设工程设计标准应用的统一。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自2022年起实施的施工图审查改革的多项举措及其成果。这些举措涵盖告知承诺、联合抽查、信用评价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勘察设计质量,改善了市场秩序,转变了监管方式,形成了联合监管格局,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并统一了审查尺度,推动了行业的积极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