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履职故事,包括他在科研方面的成果,以及他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调研等内容。
央视网传来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2月19日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板块中,有一位值得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员孙东明。
孙东明于2018年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到了2023年再次当选。在这七年的履职期间,他始终将目光聚焦在科技创新领域。他密切关注该领域中的政策扶持情况、发展趋势等各类问题。在这期间,他先后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像“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以及“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在科研工作方面,孙东明在半导体热电制冷技术领域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政府资金扶持在科研工作中的关键意义。对于民营科技型企业而言,怎样才能确保政府资金能够精准地发挥作用,从而助力科技创新呢?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孙东明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多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展开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孙东明发现,目前各个地方都在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并且从财政扶持、金融融资等多个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
过去的一年里,孙东明不辞辛劳地走访了国内二十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思考,他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民营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从准入机制、评价体系、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体现了孙东明作为人大代表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履职,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孙东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履职成果显著。他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还积极关注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准备在两会提出针对性建议,这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参与度等多方面的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