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旧书新知·书香上海”工作推进会相关事宜,包括聘任专家、授予特色旧书店称号、成立工作委员会,回顾过去旧书市集品牌活动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规划,最后提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出席会议讲话等内容。
在上海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旧书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如今,上海正在积极营造浓厚的旧书文化氛围。
就在19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旧书新知·书香上海”工作推进会在本市召开。这一推进会如同一个文化发展的新引擎,为上海的旧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会上进行了多项重要举措,其中包括聘任首批八位古旧图书业务专家组专家。这些专家犹如旧书文化领域的领航员,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将为上海的旧书事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同时,有七家书店被授予首批“旧书新知·上海市特色旧书店”的称号。这对于这些书店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它们将成为上海旧书文化传播的重要据点。另外,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古旧书业工作委员会也在此次会议上正式成立,这一委员会的成立,就像搭建起了一个沟通协作的桥梁,将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旧书业的发展。
回顾过去几年,上海在旧书文化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创新形式,精心打造了以“淘书乐”为主体的系列旧书市集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就像文化的磁石,吸引了众多书迷和文化爱好者,对繁荣旧书市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会议也明确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做好经验总结,就如同一个行者在前行途中停下脚步,回顾走过的路,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还要加强问题剖析,找出在旧书文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在推动交流网络方面,要让网络更“密”。这需要统筹好“国营”与“民营”、“综合”与“分类”、“固定”与“流动”这三对关系。国营书店有着深厚的资源和稳定的运营体系,民营书店则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将两者统筹好,可以优势互补;综合书店和分类书店针对不同读者需求,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让旧书的供应和销售更加精准;固定的旧书销售场所和流动的旧书市集相互配合,可以拓展收售渠道。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做优专题展销,丰富市集体验。在运营模式上,要追求更“新”。做优内容业态,挖掘旧书背后更多的文化内涵,将其以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做强技术赋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管理等,让旧书的传播和销售更加便捷高效;做活保护利用,在保护旧书的同时,将旧书的价值最大化地利用起来。此外,还要推动受众群体更“广”,做强“旧书新知·申城淘书乐”活动品牌。这个品牌就像一面旗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旧书的世界,从而营造浓厚的旧书文化氛围。同时,在整个旧书工作推进过程中,也要强化责任落实,每一个参与的主体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守好阵地安全,确保旧书文化传播的健康环境;建强工作队伍,为旧书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讲话,这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旧书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上海召开“旧书新知·书香上海”工作推进会,从多方面对旧书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包括人才、书店、交流网络、运营模式、受众群体等方面,还强调了责任落实、阵地安全和工作队伍建设等保障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旧书文化氛围,推动上海旧书业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