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两大资产减值,是危机还是转机?

蒙牛乳业在2024年度业绩预报中净利润大幅下降,下降幅度约为94.8%至98.9%,主要原因是贝拉米和现代牧业两大资产计提了巨额商誉和资产减值,这是蒙牛自成立以来最大减值事件。然而2月19日受消息影响股价反而大涨,业内人士分析是两大资产计提减值的利空出尽,且对蒙牛未来发展预期乐观。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净利润预减的具体情况、两大资产减值的原因以及蒙牛并购这两大资产的历程、风险等,并对蒙牛能否轻装上阵展开分析,尽管面临长期挑战,但此次减值或释放历史包袱,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机会。

在行业下行周期里,头部乳企蒙牛也无法逃避挑战。就在2月18日,蒙牛发布了去年的业绩预报。预计2024年度的净利润大概在0.5亿元至2.5亿元这个区间,与2023年的48.09亿元相比,同比下降的幅度达到了约94.8%至98.9%,这一情况触发了盈利预警。

蒙牛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关键因素是,贝拉米和现代牧业这两大资产进行了巨额商誉和资产减值的计提,这可是蒙牛从成立到现在规模最大的减值事件。然而,有意思的是,2月19日的时候,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蒙牛乳业的股价不但没跌,反而大幅上涨了10.36%。行业内的分析人士觉得,这两大资产计提减值所带来的利空已经释放完毕,所以对蒙牛未来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

蒙牛两大资产减值,是危机还是转机?

关于净利润预减的情况,2月18日晚间,蒙牛乳业公开了盈利预警公告。公告指出,因为原奶的供需存在很突出的矛盾,而且消费需求没有达到预期,预计2024年度的总收入与之前相比会有所下降。不过,得益于原奶价格的下降,再加上采取了各种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措施,预期到2024年12月31日为止的年度毛利率以及经营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会有明显的提升。2024年度的净利润大概是0.5亿元至2.5亿元,和2023年的48.09亿元相比,同比下降约94.8%至98.9%。

这个盈利水平已经创下了蒙牛自2017年以来的新低。对于这个情况,蒙牛在公告里给出了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贝拉米的商誉以及相关的无形资产减值,二是现代牧业的亏损以及相关商誉减值带来的影响。蒙牛表示:“经过慎重地考虑贝拉米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并且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期,集团预计在本年度会对相关现金产生单位取得的商誉以及相关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在考虑上述减值拨备以及其他相关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之后,对集团业绩的影响大概在38亿元至4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代牧业预计将会出现额外的乳牛公平值变动减去乳牛销售成本而产生的亏损,再加上商誉减值亏损,总共大概在19亿元至23亿元,所以会出现净亏损大概在13.5亿元至15.5亿元,从而导致蒙牛预期相应地会记录占该联营公司亏损约7.9亿元至9亿元。”

此次贝拉米计提商誉以及相关无形资产减值,成为了蒙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值事件,再加上现代牧业相关的减值影响,使得蒙牛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急剧下降。对于上述业绩预警产生的影响,蒙牛在公告里表示:“上述预期的减值都属于非现金性质的会计项目,不会对蒙牛当前和未来的运营以及现金流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预计到2024年12月31日的经营现金流和去年同期相比表现稳健。”

此外,对于剔除计提减值之后,净利润和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的记者通过邮件向蒙牛发送了采访函。蒙牛方面回应称:“本次公告主要涉及贝拉米和现代牧业的商誉和资产减值,这些都是一次性、非现金项目,不会影响蒙牛的业务发展和运营。2024年以来,蒙牛积极应对行业挑战,坚定战略、精益运营、提质增效。如果剔除上述减值,归母净利润仍然表现稳健,经营现金流充裕,并且这两项减值不会影响2024财年的分红。”

再看看这两大资产计提减值的根源,其实是蒙牛之前扩张并购带来的“后遗症”。

现代牧业作为蒙牛的主要原奶供应商,从2005年成立开始就和蒙牛有着密切的关系。2013年之前,蒙牛由于快速扩张而面临奶源短缺的问题,频繁出现“抢奶”事件,非常迫切地需要稳定且优质的奶源供应。2013年5月,蒙牛花费31.75亿港元收购了现代牧业26.92%的股权,持股比例增加到27.99%,成为了单一大股东。2017年,蒙牛又用18.73亿港元增持了现代牧业16.7%的股权,从而成为了现代牧业的实际控制人。2021年之后,国内奶源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跌,蒙牛旗下的牧场,像现代牧业、中国圣牧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2025年2月19日,现代牧业发布公告称,预计2024年度业务会由盈转亏,净亏损大概在13.5亿元至15.5亿元,而2023年同期的净利润约为1.85亿元。现代牧业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乳牛公平值重估损失以及商誉减值损失,这些都是非现金项目,不会对本集团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蒙牛收购贝拉米属于典型的高风险战略并购。贝拉米是澳大利亚知名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品牌,主要面向高端市场。2019年9月,蒙牛以总价15亿澳元(约71亿元人民币)收购贝拉米,溢价59%。当时蒙牛刚刚以40.11亿元出售君乐宝51%股权,希望通过收购迅速切入有机奶粉市场,与旗下的雅士利产生协同效应,完善婴配粉产业矩阵。但是收购之后,贝拉米并没有给蒙牛奶粉业务做出突出的贡献。财报显示,贝拉米在被蒙牛收购之前,2018年全年营收约为16亿元人民币。2021 - 2022年,蒙牛分别对贝拉米计提商誉减值约6.2亿元、7.42亿元。2023年,蒙牛奶粉业务实现收入38.02亿元,比2022年下降了约6000万元,而2019年其奶粉业务收入约为78.7亿元。贝拉米这个品牌在蒙牛的财报里逐渐被淡化,蒙牛也开始转向低温鲜奶、成人营养品等新的增长点。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之前蒙牛为了加速扩张,进行了多次大型并购,积累的商誉减值风险过大。随着乳品消费形势发生变化,相关收购商誉的减值风险更加凸显,即使现在不进行处置,将来也会是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把潜在的负担一次性清除,反而能够释放被压制的增长潜力。”

那蒙牛能否轻装上阵呢?盈利预警发布之后,2月19日蒙牛的股价反而大幅上涨,截至收盘上涨了10.36%,达到17.26港元/股。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对于蒙牛这样的大型乳企来说,自建自控牧场亏损是必然的。现在蒙牛把牧业、奶粉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预计将会为今年到明年的业绩增长起到铺垫的作用。”

机构对蒙牛计提减值这件事给予了利好的解读。2月19日,高盛发布研报称,尽管贝拉米的一次性非现金减值高于预期,现代牧业产生的联营公司亏损也存在,但蒙牛的核心经营利润和纯利高于预期,核心利润率有明显改善并且现金流强劲。如果撇除奶粉减值和非现金减值项目,估算蒙牛去年的核心纯利超过50亿元,意味着是同比上升的。

中金、华创等多家券商都认为,乳制品板块的拐点已经出现。2025年,随着上游供给出清、原奶周期反转,蒙牛等头部乳企有望在顺周期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收入回升以及利润端的修复,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机会。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商誉减值和生物资产减值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不会对未来经营产生持续性影响。通过这次‘一次性出清’,蒙牛实际上是释放了历史包袱,让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

杨怀玉进一步指出:“尽管一次性利空可能已经出清,但蒙牛仍然面临一些长期挑战。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乳制品行业整体的增速在放缓,特别是在疫情后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蒙牛的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伊利等竞争对手不断加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蒙牛需要在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和品牌营销方面持续发力。”

本文总结了蒙牛乳业2024年度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阐述了是由于贝拉米和现代牧业两大资产计提巨额商誉和资产减值所致。尽管这是蒙牛成立以来最大减值事件,但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反而上涨,业内认为利空出尽。文章深入分析了净利润预减的细节、两大资产减值原因、并购历程及风险等,还探讨了蒙牛能否轻装上阵,虽然此次减值或释放历史包袱,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机会,但仍面临行业增速放缓和竞争等长期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313.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