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纯设备之殇:Humane的兴衰

人工智能设备制造商Humane将“关键人工智能能力”出售给惠普公司这一事件,从而引出纯AI硬件设备面临的困境,如Humane的AI Pin和Rabbit的Rabbit R1,从兴起时的风光到因技术与用户需求脱节而失败,以及Humane的自救也未能挽回颓势,最后探讨了AI硬件应走向生态融合而非独立设备的观点。

人工智能设备制造商Humane日前有重大举措,它宣布要把“关键人工智能能力”卖给惠普公司,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交易金额达到了1.1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8.45亿)。

等这笔交易完成之后呢,Humane就不再销售自家的产品AI Pin了。而且,在2月28日下午3点(美东时间)的时候,它就会停止各项服务。这意味着设备上的那些照片、视频还有笔记都会被删掉。

这么一来,曾经一度很热门的纯AI硬件设备,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纯AI硬件的兴与衰

除了Humane的AI Pin,大家可能也听说过美国初创公司Rabbit的口袋AI设备Rabbit R1。刚推出的时候那可是相当风光,可是等到发售后就被发现其实就是套壳的Android app。虽然它的体验比AI Pin稍微好一点,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最多也就是个“AI中介”的水平。

那些“无屏交互”“语音助手”“未来生活的入口”之类的,这些独立AI设备吸引人的卖点,那些号称能“通过AI技术解放用户双手”的体验,却陷入了技术理想化和用户需求脱节的困境。

AI硬件纯设备之殇:Humane的兴衰

就拿Humane AI Pin来说吧,它想以无屏幕、可穿戴的形式,结合激光投影技术和GPT大模型,只靠手势和语音来完成所有交互。但实际上呢,它连最基本的稳定性都保证不了。这种“为AI而AI”的设计逻辑,完全是整个行业对技术成熟度盲目乐观的表现。

从美好愿景到失败产品,仅一步之遥

在TED的讲台上,Imran花了15分钟给用户描绘了一个无屏、无缝、可感知的AI世界。在创业初期,它就吸引了OpenAI、微软、SK Networks、LG Technology等顶级投资者的支持。

它那充满“苹果风”的硬件外观,使得AI Pin一经演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是就像前面说的,糟糕的用户体验让拿到AI Pin的用户一直在吐槽。科技圈很有名的博主MKBHD甚至把它评价为“迄今为止评测过最差的产品(the worst product I’ve ever reviewed for now)”。

AI硬件纯设备之殇:Humane的兴衰

Humane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自救。他们发布了一款叫CosmOS的AI操作系统,想通过这个来构建一个开放的开发者生态系统。而且在去年10月还把AI Pin的价格降低了,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它走向衰落的趋势。

虽然惠普出的1.16亿美元也不少了,但是和Humane早期1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很明显能看出市场对这类硬件设备的信心已经崩塌了。

AI硬件是依赖云端的,一旦服务器关闭,AI Pin就立马变成了一块“砖头”。这种服务即硬件的模式,现在成了损害用户权益的最后一个因素。

AI硬件的发展方向:生态融合

也许,AI硬件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根据外媒报道,Humane的团队,包括创始人Imran Chaudhri和Bethany Bongiorno在内,将会在惠普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帮助惠普把AI集成到个人电脑、打印机和互联网会议室里面。

而且我们在惠普的官方文件里也能看到,这个部门被叫做HP IQ。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呢?没错,就像现在DeepSeek很火的时候,手机、汽车,百度、腾讯,甚至各地乡镇工作、医疗资讯都在拥抱DeepSeek来升级产业、探索AI的可能性一样。

AI硬件纯设备之殇:Humane的兴衰

只有依附于成熟的硬件生态,AI产品才有突破的可能。

突然就想到去年年初宣布全力投入AI,年底推出对标AI Pin、Rabbit R1产品的魅族,到去年年底好像没什么动静了,可能他们也看到了这一点吧。

AI领域不存在浪漫幻想

就像古诗说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月17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会下定决心把AI技术应用到各个终端产品上,让消费者体验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AI硬件纯设备之殇:Humane的兴衰

纯AI硬件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技术理想主义和市场现实的直接碰撞。当整个行业都沉浸在“颠覆”“唯一”“突破”这样的概念里时,就很容易忽略用户体验、成本控制以及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这些重要的方面。

现在看来,AI的未来不是硬件创新,而是对现有工具的优化。AI的发展不会是那种后浪推前浪的宏大变革,而更像是潜移默化的改变。

本文总结了纯AI硬件设备面临的困境与失败,以Humane公司的AI Pin为例,阐述了其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包括产品自身技术理想化与用户需求脱节、体验糟糕等问题,尽管有自救措施也未能挽回。同时以Rabbit R1等产品进行佐证,指出AI硬件不应是独立全新产品,应走向生态融合,最后点明纯AI硬件失败是技术理想主义与市场现实碰撞的结果,AI未来在于现有工具优化。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097.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