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项目建设、创新融合与服务优化共促发展 探秘重庆工业发展:项目进展、创新驱动与企业服务

重庆工业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项目建设的提速提质,“四链”融合为工业发展赋能增效,以及持续优化为企服务等内容,展现重庆在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工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成果。

重庆工业:项目建设、创新融合与服务优化共促发展 探秘重庆工业发展:项目进展、创新驱动与企业服务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里,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王加喜摄下了这一画面(中经视觉)。在这个超级工厂中,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不断来回旋转,一辆又一辆新能源汽车有条不紊地下线。与此同时,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内,科研人员也在忙着进行技术攻关;大渡口区则迎来了一季度31个项目的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自开年以来,重庆就致力于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着重强化工业的“主引擎”作用,紧紧盯着如何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更大的力度去抓项目、强企业、兴产业,促使工业经济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向着新的方向迈进。

项目建设加快且质量提升

工业在重庆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犹如大梁一般。回顾过去一年,重庆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在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3%,这个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3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莉表示,今年将会从提升现代制造业集群的整体发展能级、增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推动工业经济在质量上有效提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进一步发挥工业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的关键“主引擎”作用。

连日来,两江新区的山外山血液净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目前,一期项目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面封顶,有50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进行内部装修、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预计在今年8月就可以投入使用。”重庆山外山公司行政部部长李科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产业园项目的总投资达到20亿元,将会建设研发中心、血液净化设备生产基地、血液净化高值耗材生产基地,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制造,进一步提高国产血液净化耗材及设备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作为重庆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两江新区近年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当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借助重点项目引领和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2024年,两江新区全域GDP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直管区GDP同比增长7.2%,直管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

一个项目,就代表着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则意味着一个新的增长极。今年以来,两江新区集中开工、投产的重大项目达到32个,总投资442亿元,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我们一定会牢牢抓住工业投资,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优质的举措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存量项目扩产升级,从而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局长范宇说道。

不仅仅是两江新区,从整个重庆来看,各个工业项目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项目进度不断被刷新。记者在涪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发现,耀宁年产能18GWh(吉瓦时)动力电池涪陵项目、攀华西南预制菜产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都在抢抓一季度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纷纷开足马力赶进度。“今年,涪陵区将会实施超过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涪陵区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易先勇表示,为了确保重点项目能够快速实施、早日见效,当地不断强化项目服务,提高要素和服务保障能力,每月对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助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紧紧瞄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的年度目标,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实物工作量强化重点项目调度,聚焦稳产扩产强化重点企业服务,加强用工用能、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支撑,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的基本盘。

“四链”融合助力增效

走进位于重庆长寿区的康普化学萃取剂检测实验室,可以看到一台台检测设备正在高速运转,金属萃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志伟正带领着研发团队全神贯注地开展金属萃取实验。“近年来,我们围绕绿色高效金属萃取剂科技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我们研发生产的铜金属萃取剂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到了30%。”郑志伟说道。

长寿区作为重庆的工业大区,像这样的科技创新成果还有很多。长寿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其东表示,他们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瞄准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自去年以来,长寿区联合131家企业打造了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成了长江低碳产业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创新研发机构,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在2024年,长寿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23.9亿元,同比增长2.1%。

重庆目前紧紧盯着做大做强制造业这个目标,不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这“四链”的融合,加快构建“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的新模式,通过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这“双轮驱动”来推动产业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据了解,重庆今年将会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利用“揭榜挂帅”的方式推进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攻关。

概念验证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重庆印发了《重庆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地区的概念验证服务生态的发展目标。

璧山区在重庆全市率先出台区级概念验证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以企业为主导建设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概念验证中心、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智能装备概念验证中心这4家区级概念验证中心。“今年,璧山区启动实施概念验证中心三年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涵盖区内六大主导产业的概念验证中心,筛选验证项目300个以上,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璧山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友忠说道。

持续优化企业服务

2月5日,重庆江北区举行了“开年第一会”——江北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已经是当地连续第四年将“开年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了。“优化营商环境,永远都不能满足,永远都没有尽头。”江北区委书记陶世祥表示,今年将会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的迭代升级版,让江北成为“成就企业、创造财富”的高地、“政务便捷、办事无忧”的高地、“要素集聚、保障给力”的高地。

盯着项目干、围着企业转,江北区近年来一直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通过不断迭代升级的企业服务来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去年,江北区出台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20条举措,推出了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了80项“一件事”集成服务,智能AI审批在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该区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87.7亿元,同比增长5.2%。

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近年来,重庆将强化企业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主动靠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在企业用能、用工、产业配套、物流运输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永川区的信义玻璃(重庆)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多条浮法玻璃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公司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不到11个月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3个月左右,这主要得益于永川区提供的精准企业服务。”信义玻璃(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立冬说道,永川区成立了专项服务专班,实行“一企一策、专人专岗”的全程跟进机制,协调解决环保审批、用地规划、基础配套等关键问题。

永川高新区三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向章剑表示,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永川区去年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涉企服务能力,“我们构建了常态化涉企服务体系,建立了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为全区1800多家企业配备了企业管家,围绕企业所需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重庆在工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积极举措。项目建设方面不断提速提质,众多项目在各个区域积极推进,助力工业发展。“四链”融合为工业发展赋能,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催生新的发展动力。同时,持续优化为企服务,各地通过出台政策、建立制度等方式,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共同推动重庆工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796.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