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降费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费率的相关情况。包括银行理财目前的费率水平,与公募基金费率的比较,理财降费潮背后的原因是促销手段还是有其他逻辑,并且分析了理财应调降的重点是超额管理费,以及理财子公司在降费方面存在的难度等内容。
财联社1月25日消息(研究员杨斌),当下,公募基金的降费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就在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的一番讲话,犹如再添了“一把旺火”。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在已经对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进行降低的基础上,到了2025年,还要进一步削减基金销售费用。
这一情况使得同业机构产生了担忧,在公募基金降费的浪潮下,这种费率调降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银行理财领域呢?
那银行理财目前的费率状况是怎样的呢?财联社经过梳理发现,当前固收类银行理财主要收取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这三项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0.16%、0.02%、0.20%,这一水平已经远远低于公募债基的费率了。
临近春节的时候,理财行业兴起了一股“降费潮”。不过,业内研究人士向财联社透露,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大多是阶段性的促销活动,并不会对理财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相较于目前理财产品经常下调的销售费率和固定管理费率,超额管理费才是未来应该着重调降的部分。
理财费率已经远低于公募债基,降费成为促销手段。
从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对比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取的费用包括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超额管理费以及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和公募基金不同的是,银行理财较少收取申购费、认购费、赎回费,主要收取的是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总体而言,银行理财的固定费率低于公募基金,在托管费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了部分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将继续降低基金销售费用。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自2023年7月起已经下调至不超过1.2%、0.2%。就债券基金而言,根据Wind数据,目前主动债基的管理费率大概在0.6% - 0.7%,托管费率为0.2%,销售费率约为0.3%。
针对理财产品费率,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存续固收理财产品初始销售费率平均值约为0.21%,最新销售费率为0.16%;初始托管费率约为0.02%,最新托管费率也是0.02%;初始固定管理费率约为0.24%,最新固定管理费率为0.20%。
从费率及其变化来看,理财的费率已经大幅低于公募债基的费率水平,那么过往整个行业调降的幅度似乎很小,未来还有调降的必要和空间吗?
一位理财研究人士表示,理财产品降费和公募基金产品降费的逻辑并不一样。基金降费更多是在监管推动金融行业改革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成本,促使机构更加注重投资者服务和回报。
而在银行理财费率已经较低的情况下,目前理财产品出现的“降费潮”更像是一种促销手段。这种促销手段更多地体现了理财公司自身的态度,并且往往与业绩达标情况相配合,在业绩达标较难的时间段会大规模降费。
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以固收资产为基础,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为银行理财产品降费提供了机会。
普益标准指出,由于存款利率的下行,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银行的资金成本有望下降,这就为银行理财降费腾出了一定的空间。同时,存款利率下行会使存款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更多投资者希望把资产配置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理财公司顺势打出“降费牌”,增强相关理财产品的竞争力。
降低销售费率是阶段性的,理财应调降的是超额管理费。
近年来,理财产品阶段性的降费潮并不罕见,甚至经常出现“0费率”产品。以近期银行理财在春节前掀起的“降费潮”为例,调降的重点也是销售费和固定管理费。
(此处插入信银理财某产品近日起生效的费率调整方案图,资料来源:产品公告,财联社整理;以及去年杭银理财一款阶段性零服务费的产品图,资料来源:产品公告,财联社整理)
上述理财研究人士提醒,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通常是阶段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公布费率优惠期区间的产品,在优惠期结束后,费率会自行恢复,而且不需要发布公告。这一点常常被投资者忽略,这也是上述理财产品行业整体的初始费率和最新费率变化不大的原因。
理财业内人士也指出,阶段性的费率优惠属于公司规划内的营销活动,比如在“开门红”阶段吸引更多投资者。尽管大规模的“降费潮”会让理财机构陷入“内卷”,但总体上对机构的经营压力是可控的。
对于理财公司,普益标准认为,机构需要平衡好费率优惠和自身成本。管理理财产品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而投资管理费是对机构投入成本的一种补偿,也是机构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所以费率并不是越低越好。
上述理财研究人士认为,理财产品费率可以调降的地方在于超额管理费。公募基金不收取超额管理费,而理财公司收取的超额管理费比例偏高,大致在10% - 100%。在理财行业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需要自己承担亏损,但如果投资产生的盈利大部分被银行收走,这显然是不规范的。未来,理财产品的超额管理费收取有望向公募基金看齐。
降费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苦衷。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部门负责人向财联社表示,理财子公司作为管理人,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收入也就是中收。在一些重点产品上,会进行降费或者阶段性降费,但全年的综合费率要把握好平衡,要考虑到对应的规模所获得的收入,还要完成银行规定的考核任务。
相较于费率调整,普益标准认为,银行理财公司需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投研能力,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财需求,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有竞争力的收益,这才是理财公司实现长久发展的正确道路。
文章围绕公募基金降费改革展开,探讨银行理财费率相关情况。首先介绍了公募基金降费推进现状,引出银行理财费率是否受影响的问题。接着阐述银行理财目前的费率水平低于公募债基,理财降费多为促销手段,与公募基金降费逻辑不同。还分析了理财降费潮中,降低销售费率是阶段性的,超额管理费才是应重点调降的部分,最后提到理财子公司降费存在困难,理财公司应注重提升产品创新和投研能力以实现长远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