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乃日”: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

本文将带您走进鄂尔多斯的“乃日”文化,介绍其代表性传承人芒来巴特尔以及他在传承这一民间艺术中的努力,展现“乃日”艺术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中新社鄂尔多斯2月27日电,在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内,发生着令人着迷的故事。

66岁的芒来巴特尔,从墙上取下三弦轻轻弹拨,那悠扬的乐曲瞬间就在传习所内飘荡开来。没过多久,他又取下四胡,奏响另一首民歌。这位老人可不简单,他是鄂尔多斯“乃日”的代表性传承人。

“乃日”在蒙古语里有着丰富的含义,像礼乐、娱乐、聚会等,它是鄂尔多斯民间的一种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集歌舞器乐、祝赞颂词、礼仪习俗、节庆娱乐等为一体。早在2007年,鄂尔多斯“乃日”就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尔多斯“乃日”: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

2月25日那天,芒来巴特尔就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内弹拨着三弦,这一画面被记者记录了下来。

芒来巴特尔的艺术之路开始得很早。他6岁就跟着姐姐学习弹扬琴,7岁的时候就能够熟练弹奏《圆顶帽子》《土金墒》等民歌曲调了,12岁开始和牧区民间艺人学习口琴、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民间艺人。

鄂尔多斯“乃日”的传承方式比较独特,只能通过“师徒帮带”的形式进行。芒来巴特尔觉得,这是一门很注重感觉的艺术。

2016年,芒来巴特尔在鄂托克旗创建了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传习所内举行了多达500多次的课堂教学。

鄂尔多斯“乃日”: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

同样是2月25日,芒来巴特尔和他的弟子们在传习所进行了鄂尔多斯“乃日”的演出。

当时,芒来巴特尔还幽默地说:“年龄大了,牙不好了,不然,还可以展示下我的笛子技艺。”他迅速组织了20多名弟子进行展示。在传习所不大的空间里,弟子们围坐成两排,用三弦、扬琴、笛子、大琴等乐器开始演奏,还有几名弟子随性地唱起了蒙古族长调,歌声与乐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宝音娜跟随芒来巴特尔学习了6年,她已经熟练掌握了200多首鄂尔多斯民歌,可却还没有得到老师当面的夸赞。芒来巴特尔说:“还是需要继续找感觉,现在夸宝音娜还不到时候。”不过,他悄悄对记者说:“其实她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果感觉再好点就完美了。”

宝音娜表示,自己是学员中为数不多的“85后”,但她并不担心这门艺术会失传,因为有更年轻的牧民开始学习这门艺术了。

芒来巴特尔也说:“牧民闲暇时,都会主动到传习所学习与感受。”这表明这一牧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记者从鄂托克旗政府了解到,该旗现有鄂尔多斯“乃日”文艺团队182家,牧民演员2000多名,年演出场次超1000场。

鄂尔多斯“乃日”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芒来巴特尔作为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创建传习所、师徒帮带等方式努力传承这一艺术。同时,随着更多年轻牧民的参与,鄂尔多斯“乃日”在当地不断发展,有着众多的文艺团队和演员,演出场次也很多,这一艺术的前景十分可观。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591.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